病毒性胃肠炎是什么?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那么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因又有哪些呢?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病原学
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沃克类病毒(Norwsalk-like virus)。此外,嵌杯样病毒(caliclvirus)。肠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星状病毒(astr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亦可引起胃肠炎。
轮状病毒胃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可引起青壮年胃肠炎的暴发流行。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