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内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常用的代名词是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患者可出现面色蜡黄,疲倦无力,头发细黄干燥,颜面轻度浮肿,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病患儿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维生素B12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B12或钴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为主要特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强壮健康;过量摄取维生素却会导致中毒。
维生素B12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其丰富的来源依次为动物内脏(肝、肾、心)、双壳贝(蛤蚶和牡蛎)、去脂奶粉、海产品(蟹、石鱼、鲑鱼、沙丁鱼)和蛋黄,其它有肉、龙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发酵奶酪、鲜奶制品、奶油及奶酪。人类肠道细菌提供的量也有限。食物中与蛋白质结合的维生素B12只有在胃液作用下才游离出来,与胃幽门部粘膜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即“内因子”)相结合。胰蛋白酶和重碳酸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在回肠,维生素B12与“内因子”分离后被粘膜吸收,在血液中与特异的α球蛋白(转钴胺素Ⅰ和Ⅱ)相联结输送到肝脏、骨髓细胞、网状细胞及其它组织中备用。
FAO/WHO(1970)推荐的维生素B12的供给量标准成人是每日2.0μg。引起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供给不足、胃切除和萎缩性胃炎致“内因子”分泌不足或缺乏、胰腺功能不全、小肠和回肠疾病或切除等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它能提高叶酸的利用率,在细胞代谢中维生素B12起辅酶作用,对核酸、核苷酸、蛋氨酸、胆碱等重要物质合成、维护肾上腺功能、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维护神经鞘的代谢和功能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