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pulmonary bulla),分为为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引起两大类。先天性肺大泡,多发于年青人,多因先天肺组织发育不良,临床发生自发性气胸而被发现,还有部分体检发现,需与肺、支气管囊肿相鉴别;后天性疾病引起的,多伴发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由于细支气管炎症、水肿、形成局部阻塞性活瓣作用,使远端肺泡腔不断增大,肺泡内压增高,形成大泡。
目前绝大多数的肺大泡手术均可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术中发现体积较大的肺大泡应于其基底部正常肺组织处行肺楔形切除,以完整切除肺大泡;较小的或靠近肺门难以完整切除的肺大泡可行结扎、缝扎或电凝灼烧等处理;位于深部肺组织内的肺大泡,除非巨大或合并感染,否则可不用处理。合并复发性气胸的肺大泡病人,建议同期行胸膜固定术,以期产生胸膜腔粘连,预防气胸复发。胸膜固定的方法有壁层胸膜摩擦固定、壁层胸膜切除固定和化学固定等。
疗效及预后
2/3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较好者为分界清、明显增大的肺尖部大泡,并占据胸腔至少30%。小的、多发性大泡术后疗效相对差。肺小泡(胸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基本不会影响肺功能。实质内肺大泡不伴肺气肿者,术后可长期维持疗效。但实质内肺大泡伴肺气肿者,一般在术后5年憋气症状逐渐达到术前水平,不能维持疗效的主要原因是肺气肿逐渐加重,此类患者5年改善率为50%,10年改善率为20%。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