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术、外伤、炎症或眼内肿瘤等原因引起脉络膜上腔液体增多或出血,导致脉络膜球形隆起称为脉络膜脱离。主要特征为眼底出现棕黑色球形隆起、低眼压。那么,脉络膜脱离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有内眼手术、眼外伤、炎症或肿瘤等病史;
2。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视力轻度下降;
3。眼底检查:早期周边视网膜锯齿缘附近呈模糊带状的向心性波纹状皱褶;严重者可出现半球状黑色隆起,表面视网膜无皱褶,不透明、无波动;
4。位于后极部者表现为扁平脱离;
5。常有浅前房及低眼压。
眼内手术时如发生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因出血突然且量大,可迫使眼内容,包括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葡萄膜甚至视网膜从开放的伤口脱出,出血当时由于眼压的突然增高或由于凝血块直接刺激了睫状神经,患者多伴有剧烈眼痛,紧急关闭手术切口出血停止后,大量脉络膜上腔的血液可渗至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或突破巩膜突附着点,进入前房,产生高眼压并可致角膜血染,前房或脉络膜上腔的血液液化后,可被房水静脉引流至巩膜表层,使巩膜黄染,如不作进一步的处理,眼内血液机化导致视网膜,睫状体脱离,最后眼球萎缩,这是最严重的后果,病情轻者,脉络膜脱离可逐步吸收而消失,一般脉络膜脱离的典型表现为眼底出现1个或数个表面光整,球形或分叶状的实性棕色隆起,脱离大小与高低可不相同,由于在赤道区为涡状静脉所分隔,此处的脉络膜脱离多为数个半球形或分叶状,赤道前的则呈环形扁平隆起,隆起甚高时,两侧脉络膜隆起可相互接触(kissing choroidls)而影响眼后部的观察。
脉络膜脱离的典型症状:
1、高眼压
高眼压是指反复多次测量眼压均超过正常范围,但经长期随访,不引起视乳头和视野的改变。高眼压与房水分泌增多有关,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2、巩膜黄染
多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变黄,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3、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同为虹膜大环,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而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如果脉络膜也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眼科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葡萄膜炎是眼科急重症难治之病,由于发病急,变化快,反复发作;并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由于此病病因复杂,无法针对性治疗,目前西医主要运用激素治疗,但容易反复发作,效果很不理想。 内因性原因: ①感染性:病原体或其产物通过血行播散,从身体其他部位进入眼内,例如有明显感染灶的转移或发生于感染源已清楚的疾病过程中。如结核、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细菌感染或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或弓形体病等原虫感染,以及蛔虫、囊虫等寄生虫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葡萄膜炎。 ②非感染性:很多内因性葡萄膜炎检查不出病原体,往往有免疫异常表现。如晶体源性葡萄膜炎、交感性眼炎、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中间葡萄膜炎等,或伴有全身病如风湿病性关节炎的前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氏病、Behcet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结节病等。
4、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大脑接受从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5、眼痛
眼痛常为眼病患者的一个主诉症状。眼球及其附属器的许多病变都可以引起明显的眼痛。由于疾病的不同,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也各异,因此必须结合其他体征才能进一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