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腹痛伴腹痛腹泻可能是结肠炎。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那么,左下腹痛应该如何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体肚脐旁开2寸有一个穴位叫天枢穴。《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也就是说,肚脐以上为天,肚脐以下为地,天地之间的肚脐是天地交通枢纽,所以肚脐两旁的穴位就叫天枢。此外,脐下是肾间动气,即原气的所在,从太极—命门—原气—气化的角度来看肚脐居中立极,正是人体太极之所在,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可以调整人体气机。我看病通常都要摸一下患者的肚脐,许多人不解其意,常问有什么作用。回答是诊断五脏之病,这一回答往往让一些人一头蒙水。有的人还会接着问:“《伤寒论》有复诊,你却只按肚脐,我们从来没有看过古书有这样的记载,也没见其他人用过,是不是你自己独到的经验?”说:“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是《难经》中早已明确记载了的东西,人的五脏按太极八卦之理,在肚脐周围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反应点,据此就可以诊断病在何脏。”下面我们就看看《难经·十六难》中的这段记载:
“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脐左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也就是说肚脐的中间及上下左右的部位分别对应于心肝脾肺肾,哪个部位出现动气(即动脉博动)和明显的压痛,再结合脉搏象、外证、病候,就可以确定是哪个脏的病了。目前一般认为,脉证并治始于张促景《伤寒论》,现在看来,至少五脏病的脉证并治早在《难经》就有了,并且还分了通过医者观察就可以知道的外证和医生切按肚脐才知道的内证。肚脐既然可以反应五脏全身的病候,也就可以治疗五脏全身的病候,感兴趣者可详参拙著《中医脐疗大全》。用全息的观点看,肚脐就是一个全息胚。在临床中发现,脐周的压痛点多在离肚脐约上下左右0.5寸处,太极八卦图上的左正好是病人的右,是相反的,《难经》中的左右似乎是指病人的左右面非医生的左右,多年来临证所见,许多左侧的病情如头痛、耳鸣、肩痛、肋痛、左下腹痛、坐骨神经痛等,多与肝胆气郁有关,脉象也表现为左关独大,从肝胆论治多能获效,所以肝气行于左是有道理的,显然这个左是指病人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