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子菌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男多于女,青壮年和室外工作者居多数。免疫力下降或受抑制者较容易感染。本病流行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巴拿马、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国。欧、亚、非洲也有少数报告。球孢子菌为双相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仅仅吸人单个孢子就可引起皮肤试验阳性。人类主要通过吸人土壤中的关节孢子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孢子而感染,少数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播。
发病机制:
球孢子菌菌丝被吸入呼吸道后,在肺泡中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早期引起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在孢子发育和形成内生孢子的过程中,组织反应逐渐由急性化脓性炎症过渡到慢性肉芽肿。
球孢子菌病常见的预防措施
目前仍没有任何可以防止球孢子菌病方法, 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在产生很多粉尘的环境中,例如建筑等工作,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配戴口包或面罩。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前球孢子菌病的预防知识,在出现疑似症状后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症施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乐观心态,争取早日康复。
一经诊断,应立即用两性霉素B剂量快速达到每天0.4mg/kg以上,合并脑膜炎患者,如用两性霉素B治疗球孢子菌脑膜炎,需经皮下通道装置从脑池鞘膜下注射或脑室鞘内注射。氟康唑亦有一定疗效。脑膜球孢子菌病需长达多月乃至终生的治疗。球孢子菌骨髓炎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受累骨骼。肺球孢子空洞持续6个月以上伴有反复咯血继发感染或高危患者(糖尿病)的症状性空洞,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