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核既发生在胆道的结核,单纯的胆道结核很少,多与肝结核或肠结核伴发。各年龄组均有,但以青年人为多。在上述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胆道结核亦获得治疗,故内科学、肝胆病学多不做为独立的疾病论述:但有时患者也可能以胆道的症状而就诊。如胆囊结核患者可能以右上腹肿块为主述,胆管结核患者可能以黄疸为主述而就诊,因而也应当有所重视。胆道结核的治疗与肺结核的治疗方法类型。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
(一)阴虚血瘀型
1、临床表现低热或午后潮热,右胁肋或右上腹隐痛,颧赤、盗汗、形瘦、乏力或见右上腹包块触痛;可有面黄目黄。舌红,苔少,脉细涩。
2、辅助检查见本病之诊断。
3、病机分析
“痨瘵主乎阴虚”,阴虚生内热,故低热或潮热;瘵虫侵犯胆腑,与淤血凝结为包块,故右胁或右上腹隐痛或见包块;胆汁受阻外溢则见黄疸;阴虚阳亢则颧赤;内热熏蒸,阴津外泄而盗汗;阴精亏耗则形体消瘦而乏力。舌红,少苔为阴虚有热之象。脉细涩为阴虚血少之征。
4、治疗宜滋阴杀虫,化瘀散结。
(1)中药汤剂:胆道结核的治疗可选黄精鳖甲汤加减。
方解:黄精、玉竹、何首乌滋阴养血以扶正;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清热去邪杀瘵虫;胡黄连、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鳖甲、丹参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加减:盗汗甚加地骨皮、浮小麦以止汗;纳少者加鸡内金、山楂以开胃;有黄疸者加虎杖、金钱草以清热退黄。
亦可选:葎草合剂、清骨散合清营汤、大补阴丸合80l合剂等加减治疗。
(2)其他药物:①白及散,每服3~5g,每日2~3次。②抗痨丸,每次1丸,每日3次。③鱼百片,每服4~6片,每日4次。
(3)外敷药:胆道结核的治疗可用消核膏敷于包块之皮肤处,2~3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4)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为提高疗效,减少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宜联合应用2~3种药物。或用抗结核的复合制剂。如卫非宁150(利福平与异烟肼)或卫非特(利福平、异烟肼与吡嗪酰胺)。服药期间,每月查肝功1次,若肝功受损应调整用药。
(5)手术治疗:对疗效不好之瘘管或胆囊结核可考虑手术治疗。
5、转归预后本型若能较早明确诊断,一般预后较好。但需长时间用药才能彻底治愈。
(二)气阴两虚型
1、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自汗、盗汗,午后潮热,面白颧红。舌嫩红有齿痕,苔薄少,脉细弱。
2、辅助检查。
3、病机分析本型是在阴虚之基础上,因久病耗气而导致气阴两虚。盗汗,潮热,颧红为阴虚内热;因有气虚故又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及卫外不固而自汗等症状。舌嫩红有齿痕,苔少,脉弱均为气阴不足之象。
4、胆道结核的治疗治疗宜益气养阴,扶正杀虫。
(1)中药汤剂:生脉散合黄精鳖甲汤加减。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五味子益气生津,固表敛汗;麦冬养阴生津,三药合用益气养阴而敛汗。黄精鳖甲汤之功用见阴虚血瘀型之方解。加减:气虚较重者可加黄芪、白术以助人参补气之力。纳呆食少者可去鳖甲,加鸡内金、山楂、麦芽以醒脾开胃。亦可选生脉散合80l合剂,生脉散合葎草合剂等加减治疗。若久病不愈,又出现畏寒、肢冷、浮肿等症状则为阴阳两虚。胆道结核的治疗可在益气养阴之基础上酌加冬虫夏草、紫河车、补骨脂、鹿角胶等温补扶正之品。
(2)中成药、外敷药、抗结核药、手术治疗等,参见阴虚血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