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5d后出现的黄疸多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于4~5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1、妊娠期间要注意饮食均衡。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有过生育黄疸宝宝的朋友再次怀孕要注意预防。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黄疸时,应立即送医院,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如治疗延误,可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或核黄疸。
4、即使是出生后2-3天出现的黄疸,以生理性黄疸为主,也应观察黄疸加重的程度。如黄疸持续超一周(早产儿超过两周),或黄疸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应带宝宝去医院,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5、对有黄疸的宝宝,应注意检查其脐部及皮肤有无化脓性病灶。要注意宝宝的一般情况,如食欲、精神反应、呼吸表现,如有异常,应考虑感染引起的黄疸。
6、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呈深黄色,提示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的过多,胆红素过高,如果大便由黄白色渐呈黄色,常提示肝脏功能不正常,不能处理日常量的胆红素。如大便呈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说明胆红素未随胆汁从胆道中流出,要考虑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可能。
7、有核黄疸的婴儿,出院后应坚持作肢体被动锻炼及智力训练,定期去医院复查。周岁以内每3个月复查1次,周岁后每年复查1次,坚持到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