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根据黄疸发生机理和常见的病理类型,通常将其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三种。一项调查表明,在65~89岁老年黄疸病人中,阻塞性黄疸占80%,可见,阻塞性黄疸老人最易罹患。
阻塞性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系(各级肝内外胆管)因某种病因产生机械性阻塞,胆汁不能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而反流入血所致。
黄疸(无论由何种疾病引起)的共同特点是:(1)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早期呈金黄色,中期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2)尿像浓茶样,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原因;(3)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样,乃因胆管受阻粪便不能被胆汁染黄造成;(4)皮肤瘙痒,是胆盐沉积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5)心动过缓,为胆盐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致。引起老人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胰头癌胰头紧邻胆总管下端,患胰头癌时胆总管极易受压变瘪,致胆汁不能通过或通过量减少,故黄疸是较早出现的症状(胰体、胰尾癌则无黄疸)。症状是厌食,体重迅速下降,乏力,慢性进行性黄疸,由轻到重。无痛性黄疸则是晚期特征。
继发性肝癌癌瘤转移至肝时,可压迫肝胆管而出现黄疸。症状是有原发癌和肝内转移癌并存,肝内转移癌病灶通常为多个。
乏特氏壶腹周围癌包括乳头周围的十二指肠黏膜癌、乳头黏膜癌、壶腹部黏膜癌和胆总管下端癌,是一组癌的统称。这组癌的发生部位与胆总管很近(有的就是胆总管本身的癌瘤),故黄疸的出现是必然现象。其特点与胰头癌极为相似,但发病率较胰头癌低,且转移也较迟,故如能早期确诊手术,预后较好。
原发性胆囊癌多有黄疸,初时较轻,逐渐加重,多为持续性,是由于肝门肝胆管受侵或胆道被癌瘤压迫所致,好发于中老年妇女,男女比例1:2。
原发性胆管癌包括肝管癌和胆总管癌。
胆总管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结石开始即生长在胆总管,后者则是由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
药物性黄疸可能引起黄疸的药物有:氯丙嗪、硫氧嘧啶、他巴唑、磺胺等。药物性黄疸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通常于用药后1~4周内出现,持续数周至数月消失,再度用药后黄疸很快再发。
老人如出现黄疸应多想到以上疾病,并应及时就医作出正确诊断,以便进行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