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食管憩室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家庭医生在线 2014/6/1 1:19:45 举报/反馈

食管憩室有什么样的症状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食管憩室是指与食管腔相连的覆盖有上皮的盲袋。有3个好发部位:①咽食管憩室;发生在咽与食管交界处,为膨出型憩室;②支气管旁憩室;发生在食管中段,亦称为食管中段憩室,为牵出型憩室;③膈上憩室;发生在食管下段的膈上部,亦为膨出型憩室。咽食管憩室较多,其次为膈上憩室,支气管旁憩室最少见。赶紧和家庭医生一起来看一下吧。

病因

1、咽食管憩室

为膨出型假性憩室,因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有一薄弱的三角区,加上肌活动的不协调,即在咽下缩肌收缩将食物下推时,环咽肌不松弛或过早收缩,致食管黏膜自薄弱区膨出,使局部黏膜和黏膜下层疝出腔外。久之,憩室逐渐增大,下垂于食管后之脊柱前间隙,甚至可抵上纵隔。

2、食管中段憩室

一般为牵引型真性憩室,由气管分叉或肺门附近淋巴结炎症形成瘢痕,牵拉食管全层。大小一般1~2cm,可单发,也可多发。憩室颈口多较大,不易潴留食物。

3、膈上憩室

食管下段近膈上处,平滑肌层的某一薄弱处,因某种原因,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等,引起食管腔内压力升高,压迫黏膜和黏膜下层,使其经由肌层膨出腔外。

鉴别诊断

在诊断上,需对咽食管憩室、膈上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假性食管憩室进行鉴别:

(1)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临床物理检查阳性体征不多,部分患者在吞咽几口空气后,反复压迫环咽肌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可听到响声。

诊断的主要手段是X线检查,平片上偶见液平面,服钡可见食管后方的憩室,若憩室巨大明显压迫食管,可见到钡剂进入憩室后,再有一条钡剂影自憩室开口流向下方食管。造影时反复变动体位,有利于憩室的充盈和排空,便于发现小憩室及观察憩室内粘膜是否光滑,除外早期恶变。

(2)膈上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膈上憩室常由胸部X线检查确诊。胸部平片有时可看到含液平面的憩室腔,服钡造影在膈上几厘米处见到憩室,常突向右侧,亦可突向左侧或前方。膈下腹段食管出现憩室的情况极为罕见。憩室可以同时合并裂孔疝,造影时需多方位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内窥镜检查有一定危险,只在怀疑恶变和有合并畸形时进行。

(3)食管中段憩室也同样依靠X线确诊,服钡造影时要采用卧位或头低脚高位,并左右转动体位,才能清晰地显示憩室的轮廓,因为食管中段憩室的开口都比较大,造影剂很容易从憩室内流出,不易在内存留。

(4)假性食管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X线检查时不能发现假性憩室,服钡造影可发现食管腔内有多发的长颈烧瓶状或小钮扣状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布,食管明显狭窄处,假性憩室亦较多,故认为食管狭窄与假性憩室周围炎症有关。内窥镜检查食管呈慢性炎症改变,仅在极少数患者中见到假性憩开口,活检亦不易确诊。

西医治疗

1、咽食管憩室

因有许多症状和并发症,故以外科治疗为主。憩室甚小、症状轻微或年老体弱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如餐后多饮清水冲洗憩室、改变体位、颈部按摩促进憩室排空等。手术治疗一期完成。环咽肌切开,无论是否行憩室切除,对环咽肌功能失调和憩室本身都是一极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径1~2cm的憩室不必切除,仅从憩室基部起始将所有的环咽肌纤维做黏膜外纵行切开,憩室即可消失。较大憩室则需从其基部切除。手术并发症很少。

2、食管中段憩室

临床上无症状者不需手术。若合并有炎症、水肿时,可用消炎及解痉药物缓解症状。但经常残留食物且引发炎症者,或并发出血、穿孔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游离被外牵的食管壁,予以复位或切除憩室。

3、膈上憩室

膈上憩室症状轻微或直径小于3cm者,多不需治疗。如有吞咽困难和胸痛症状,且进行性加重者,憩室呈悬垂状,或直径大者,均宜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以祛邪为主。以顺气化痰、清热燥湿、降逆和胃、活血化瘀为大法。

一、辨证选方

1、痰气交结

治法:理气化痰,兼以清热。

方药:四七汤(《简易方口加味。苏叶10g,制半夏12g,厚朴12g,获等12g,生姜9g,大枣10g。若气郁较甚可加柴胡、帜壳、郁金、陈皮、香附以理气解郁;若口臭口干较甚可加黄连、黄苓以清热。

2、痰热内结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千金方》)。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2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大枣10g。若胃脘痞满较甚,可于上方加川朴、苍术以燥湿除满;若热邪较甚,大便秘结,可于上方加大黄、瓜蒌以清热化痰、通便。

3、瘀热内结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2g,柴胡12g,枳壳12g,川芎12g,桔梗10g,牛膝12g,黄连9g,黄芩9g,栀子10g。若瘀血较甚,可于上方加丹参、降香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若挟有湿邪,可于上方加苍术、川朴、陈皮以燥湿理气。

(责编:付子颜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