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患肝炎后90%以上的病人比现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的症状,部分病人还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张、大便稀薄等。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病毒血症,它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食欲降低。肝脏本身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许多重要消化功能。患肝炎后,肝细胞受损使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引起食欲不振,肝细胞受损使血液中的胆红素聚积过多等原因,使人产生恶心、呕吐症状。肝细胞受损使解毒能力降低,内毒素刺激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肝门静脉血流不畅,压力增高加上低蛋白血症使胃肠壁淤血、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于是肠功能紊乱而引起胀气等。严重时胃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此时呕吐就会变得非常剧烈和顽固。
肝炎病人出现腹胀除与上述病毒血症、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胃、十二指肠炎性病变等有关外,重症肝炎和失代偿肝硬化病人可因中毒性鼓肠和腹水而使腹胀更为明显。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