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那糖尿病病因是什么呢?应该如何治疗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肥胖——糖尿病年轻化的祸首
和很多疾病一样,糖尿病既受制于先天的遗传基因,也与后天环境和个人习惯息息相关。
从先天来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发病因素的50%,所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大很多,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受家族遗传的影响。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的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更是高达四分之一左右。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家族史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什么很多病人并没有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呢?就是因为这些人忽视了环境因素以及自身饮食习惯等产生的的影响,没有预防糖尿病的意识,而让自己成了家族中的“先例”。
如果说先天遗传的糖尿病患者多少是“病出有因”的话,那么那些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则应该说是“难辞其咎”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患病原因都与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一般来说,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比较容易得糖尿病,像汉堡鸡翅等快餐以及一些高油脂的油炸食物等都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食品”。
如果你既是这类食品的忠实爱好者,而且又属于不爱运动的“懒人一族”,那么糖尿病找上你或许只是迟早的问题了。这也是为什么胖子容易得糖尿病的原因,因为“多吃少动”正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一大特点。得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肥胖引起的。
别把自己当“洋人”
也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那些常吃黄油、快餐的欧美人就没我们这么容易得糖尿病呢?外国的胖子可比我们多多了呀!说到这点,作为亚洲人的我们还真有些无奈,谁叫我们的基因天生就跟他们不同呢!大部分的亚洲人拥有的是“节俭型”基因,从某种程度上说,粗茶淡饭的饮食更适合我们的体质,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就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糖尿病患者。所以,当我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而“节俭型”基因却还来不及进化时,糖尿病自然成了一种十分常见的“富贵病”。
和我们基因相似的韩国人、日本人中患糖尿病的人数也很多。所以,在我们大啃汉堡时,真该提醒自己一句:别把自己当洋人!
饭局、买车、减肥,都“冒险”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在外面吃饭,应酬在外,聚餐也在外,而餐馆里的饭菜大多口味重、偏油腻,经常摄入这类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的食物,就很容易引发糖尿病。如果常赴酒局、常饮白酒,就更是危险重重,因为白酒里的乙醇、热卡的含量较高,而这也是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还有很多人发现,自己买车以后麻烦也来了———原本健康的身体,现在却毛病多多。去医院一查,血糖、血脂、血压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糖尿病已是初显端倪。仔细想想,却是这车惹的祸。以前上班或外出总少不了骑车或是步行一段时间,如今有了汽车,自然是方便很多,但活动筋骨的机会却也因此少了许多。并不是说车不该买,而是在“以车代步”之后,还得利用其他方式把运动的时间补回来。
虽然说糖尿病并不是都是吃糖多而引起的,但糖吃多了还是可能会诱发糖尿病。在日本流行一种很不健康的“可乐减肥法”,一些年轻人坚持每天喝甜饮料、不吃米饭的饮食规律,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却不知这种做法最终可能使他们患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另外,我们平时爱吃的酒酿圆子、宁波汤团等也是含糖分很高的食品,如果长期食用的话,也会增加得糖尿病的几率。宁波人里糖尿病患者就相对较多。
对糖尿病说“NO”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还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很多生活无规律者更是要多加小心。
在“吃”的方面,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的油腻食品和快餐食品,一个星期最好有一到两天吃粗粮,多吃含纤维质的蔬果。尽量少在外面的餐馆吃饭,在家做菜时不要放太多的油,有些家庭烧鱼汤时喜欢将油煎过的鱼煨成牛奶一样白的汤,看似营养,实际上却是将乳化的脂肪吃进了肚子里。
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预防手段。适当的运动不旦有利于保持体型,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心肺功能,减少因为糖尿病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等,从而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大大降低。所以,饭后最好运动一下,不要马上坐下来,每个星期抽出几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此以外,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因为人的情绪和血糖高低直接相关,如果老是大悲大喜,体内就会释放过多的升糖激素,不但容易诱发糖尿病,还会使血糖难以控制。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旦能显出良好的修养,还能让人离健康更进一步呢!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倍欣(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诺和龙)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唐力)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