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每天快走1小时降糖防癌

家庭医生在线 2014/5/7 7:33:01 举报/反馈

法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一小时能使患乳癌的风险降低12%。研究人员对1987年~2013年间发表的37项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涉及超过400万女性,最终得出上述结论。而且无论年龄、体重、地域差别,坚持运动都会取得明显的防癌功效。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运动是控制血糖的重要一环, 如果运动不止稳定血糖这一个好处,在春暖花开的这个季节,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要出去运动了呢?

该研究主管、国际预防研究所的马休教授表示,这37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有关运动与乳腺癌关系的全部研究,因此,他对研究结论很有信心。研究结果还发现,运动防癌的效果同肿瘤类型有很大关系,但总体而言,坚持运动预防乳腺癌的功效还是非常明显。马休教授表示,考虑到运动,特别是走路能够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许多疾病有预防作用,政府应大力营造一座城市的运动氛围,如建造适合步行或骑行的道路设施,修建体育设施,以及在学校教育中普及运动等。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每周散步7小时的女性比那些每周散步3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14%。如果女性在每周散步7小时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大强度运动,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降低25%。该研究负责人、美国癌症协会阿柏。帕泰尔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清楚地证明了,体育运动和绝经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运动量越多,防癌的效果越明显。根据美国一项指导原则,每周要保持150分钟的适度到大强度的运动量,不仅有助预防乳腺癌,还能使身体保持健康舒适。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与多吃少动有关,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是把运动变成一种习惯,怎么样?出去走走吧?

糖友早起有6好处

早起不但有这6个好处,对于平时工作比较繁忙的糖尿病病友来说,可以多处一些时间运动。

1、快乐感更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早起者的情绪更积极,自我健康感更好。早起者沐浴晨光可能是心情舒畅的一大原因。

2、成绩更好。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刊登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百灵鸟型”(早起)大学生的成绩点比“夜猫子型”(熬夜)大学生整整高出一个点。研究负责人丹尼尔·泰勒博士说,“百灵鸟型”学生生活更规律,准时上课,学习更主动,且没有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

3、精力更旺盛。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4、上午效率高。“夜猫子”睡眼惺忪的时候,早起者可能已经完成晨跑、做好早餐、处理完一大堆事务。对于当天更具挑战的活动,早起者更可能会早早制订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5、做事更认真。多项性格研究发现,责任心强的人效率更高、组织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更关注细节。一些研究发现,早起者头脑更清醒,遇事提前计划,行动更加果敢。

6、抑郁风险小。研究发现,爱熬夜的人更容易罹患抑郁症。习惯早起的人做事更井井有条,准备充分,极少慌乱,因而更少抑郁。另一大原因是,早起者睡眠充足,缺少睡眠也是抑郁症的一大诱因。

早睡早起吧,更有利于坚持运动,更利于控制好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运动疗法

专家建议,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代谢。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或者使肥胖的体重减轻,是远离“甜蜜杀手”的重要措施。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在坚持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且还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对象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是其最佳适应症。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但对稳定型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以进行运动治疗,以促进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禁忌症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暂不能进行运动:合并各种急性并发症、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大于16.8毫摩尔/升);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等。禁忌症是相对的,当各种禁忌症得到有效治疗,其症状改善后,同样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的竞技性、刺激性很强的运动,如短跑、冬泳等,这类运动可以升高体内升血糖激素的水平,甚至引起血糖升高。

有氧运动有利于葡萄糖代谢和脂肪的利用,比较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适用的有氧运动有:快步走、慢跑、广播操、太极拳、自行车、球类、跳舞等,但具体选择哪种应结合患者平时的爱好和身体承受能力。一般认为快步走最为简便、安全,且易于坚持,应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人吃南瓜子降糖?吃的越多越好吗?

南瓜子为葫芦科南瓜的种子,性味性平,味甘,是秋天成熟取籽晾晒而成的,因其营养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与青睐。糖尿病则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患有糖尿病的人也在不断增加。糖尿病的饮食是要严格控制血糖的摄入的,因此,对食物的挑选也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糖尿病人可以吃南瓜子降糖的疑问我们是可以确定的,除了降糖外,它还可以防治糖尿病。南瓜子可入药,它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毒: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消除致癌物质: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突变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帮助肝、肾功能的恢复,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另外,还可以预防及延缓衰老、预防结石、降血压治气虚驱虫等功效。 南瓜子中含有丰富的钙、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镁、锌、钾、硅等微量元素。在降血糖方面,南瓜子含有丰富的钴,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和其他食物一样,糖尿病人每天吃南瓜子一定要适可而止,其食用量要控制在每天50g内。因为南瓜子虽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脂肪酸和高的热量,不加限制地食用瓜子会增加热量和脂肪摄入,使体重增加、血脂升高,不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的食用南瓜子,但必须是适量,对饮食标准也一定要严格遵守,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Q: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就发生了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①糖尿病教育;②饮食治疗; ③运动疗法;④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中药);⑤血糖监测。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环境、年龄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治疗及心理调整。北京儿童医院采用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的形式,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应以饮食治疗及运动锻炼为主(有严重合并症者活动应有所限制) 。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更应以运动疗法及饮食疗法为主,适当的运动可使糖尿病人增强体质,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具有减肥、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对于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情况下,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服口服降糖药及中草药或针灸治疗,若加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对妊娠糖尿病应采取胰岛素配合饮食治疗。对老年人糖尿病应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选择第二代磺脲类药)或中草药、气功疗法综合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上不少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血糖控制不够理想,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不能解除,若配合中医药治疗后,血糖能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能明显改善。

Q:运动对糖尿病有哪些好处?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对糖尿病病人来讲,更是重要。运动可以使血糖降低,可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可使胰岛素的用量减少,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运动可使自身的胰岛素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而可不用降糖药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葡萄糖被肌肉组织的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有些病人,用运动锻炼配合饮食治疗,甚至可以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即使中、重度的糖尿病患只要恰当地进行运动,也有利于病情改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