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致盲有“三大杀手”

家庭医生在线 2014/5/7 7:22:28 举报/反馈

糖尿病性眼病贯穿于糖尿病的各个不同时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骤盲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最严重并发症,因此被冠名为糖尿病致盲的“三大杀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致盲数占盲人总数的20%。青光眼的种类繁多,其中最难治的要首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来势凶猛,痛苦之时常常痛不欲生,治愈率极低。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展迅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痛、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眼内大量出血,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手术治疗往往因术后新的滤过口再次粘连、闭合而造成手术失败。

骤盲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称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在糖尿病并发的眼病中居第二位,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血糖高、房水渗透压发生改变以及代谢紊乱所产生的毒性产物有关。高血糖引起的白内障又称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在糖尿病的后期由于色素膜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的晶状体代谢障碍引发的自内障又称并发性白内障。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主要发生在年轻的重症糖尿病患者中,在幼儿中也可发生,而中老年人比较少见。双眼多同时发病,进展速度快,常几天就可以成熟。

糖尿病性白内障若在发病初期及时地控制血糖,变浑浊的晶状体可以部分恢复透明。晶状体一旦完全浑浊只有依靠手术复明。若治疗不及时,很快即可致盲,因此称为骤盲白内障。本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血糖、定期复查、及早处理眼部并发症,即可避免走向“黑暗”。

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终点是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六期,随着糖尿病病程和病情的不断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逐渐加重,血糖升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催化剂。

当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时,在相应范围内产生了盲区——视野缺损。一旦视网膜全脱离将导致全盲。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眼底定期检查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不重视控制血糖,忽视定期眼底检查,结果导致眼底视网膜病变严重,甚至失去视力,特别是中青年人士,常常自恃年轻,对血糖不积极控制,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不听医生建议,凭感觉给自己看病,结果导致严重后果出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主任栾洁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情况检查,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糖代谢紊乱性的慢性常见病,糖尿病可导致眼部各组织发生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底独特环境中的表现,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失明,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临床病理过程为微血管瘤形成,视网膜血管和小动脉闭锁,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及视网膜脱离。由此引起的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棉絮斑、黄斑水肿或缺血、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的主要病变为微血管瘤、毛细血管闭塞和渗出,而增生期以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特征。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失明

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等致盲眼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盲目发生,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和一些严重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等致盲眼病属于较难避免的致盲因素。糖尿病眼病如何避免失明呢?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医学研究已证明,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饮食高脂、高糖,运动减少,经常接触强光刺激等,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因此建议,中老年人预防视网膜病变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1、注意饮食清淡,不宜食用高脂、高糖食物;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或减少紫外线、强光的刺激,不要长时间注视光亮的屏幕;

4、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成为致盲首因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上海等发达城市,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疾已经由原先的白内障变成了现在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主要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前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中年以上者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会出现视物模糊、视野中心区黑点或斑块,视物变形等一种或多种症状。如果任其发展进而会导致阅读、驾车困难和无法看清他人面容,虽然尚有部分视力,但是这种症状严重的会造成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而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则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最关键的“黄斑”出现了病理改变引起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