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送给糖友日餐健康小食谱

家庭医生在线 2014/5/1 6:31:45 举报/反馈

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中,有控制糖的摄入、控制盐的过多摄入、控制脂肪的过多摄入等内容。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全面的营养,饮食搭配要合理、均衡。如果吃不好、吃不对,就会造成血糖波动,这比单纯的高血糖还要危险。

如何健康吃水果

水果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心头之痛",针对如何健康吃水果,张迎春建议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即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时,可以适量进食水果。如果血糖水平较高且近期波动较大,就暂时不宜食用水果;其次,水果不应该和正餐合吃,而应作为加餐,可以在上午10点或者下午4点左右食用。

同时,应该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低糖水果,如草莓、柚子、猕猴桃等。此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水果的量不要超过200克,同时应该相应减少25克生重的主食。因为这是食物等值交换的办法,以使患者每日热量摄入的总量保持不变。

确保每天吃1个鸡蛋

"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消耗量大,因此要适当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但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病变,因此要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确保每天吃1个鸡蛋,饮用250至500毫升鲜牛奶或酸奶;每周食用2至3次鱼肉,每次吃150至200克,最好是深海鱼;第三,最好选择低脂肪肉类,每天食用100至150克。最后,每天摄入约50至100克的豆制品。

避免吃火腿等高盐食品

"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引起体内血糖浓度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摄入过多的盐,不但会加重病情,还会促使患者并发高血压等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盐的摄入,在炒菜时应少用盐、酱油、鸡精、番茄酱等调味品。同时,尽量食用新鲜食物,避免吃鱼罐头、肉罐头、咸菜、咸鱼、咸蛋、香肠、火腿等高盐食品。

用煮等少油方式烹调食物

有研究表明:吃超量脂肪会降低人体内胰岛素的活性,使血糖升高;而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尽量不吃动物油,控制植物油用量;吃瘦肉,在吃鸡鸭肉时要去掉外皮和脂肪层;多用煮、炖、蒸、拌等少油的方式烹调食物,避免使用油炸、油煎等方法烹调食物;少吃坚果、奶油糕点、方便面等食物。

一天“四个一两个二”

一天一个水果,一斤菜。一个水果,重量在四两到半斤,形象一点说就像网球那么大;一天一斤菜,绿叶类的蔬菜、瓜类的蔬菜都可以,一斤指的是生重,而不是做熟以后的重量。这样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基本就够了。

一天一个鸡蛋。也许会有老年人担心吃鸡蛋黄会让自己的胆固醇过高,其实,国际心脏病的学术组织包括高血压学会都推荐,一周吃五个以内的整蛋是安全的。

一天一袋奶。如果您比较胖,可以喝低脂奶;如果您比较瘦,血脂也不高,喝普通的奶或者全脂奶就可以了。如果您骨质疏松,还想多补钙,一天喝两袋也是安全的,老年人每天两袋奶500毫升是安全的。

一天二两肉。具体也需根据您的体形进行调整:如果您比较胖,就少吃一点;如果您偏瘦,可以吃到二两,甚至三两。

一天两勺油。用喝汤的小瓷勺,舀一勺是10克的。无论一天炒几个菜,总共就用这两勺油。两勺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基本上营养不缺又不会太多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早餐粥 果脯类

主食:早餐不宜喝粥

国人通常以米、面为主食,只要控制总量对血糖影响不大。但糖友喝粥时应注意:不宜早上喝,避免给上午八点左右这个血糖高峰期“雪上加霜”;喝粥前最好吃点主食,或者在粥里加点豆类、燕麦、玉米等粗粮。

饮品:酒类

不但热量很高,而且可能干扰某些降糖药物的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运动饮料除提供能量外,含糖量也非常高,例如一瓶维他命水含33 克糖。瓶装果汁一般选择含糖量高的水果为主料,或者为了追求口感加入甜味剂,对血糖的影响较大。调味酸奶。其含糖量约是纯酸奶的3倍,部分产品中还加入了 果肉,含糖量更高。

零食:果脯

葡萄干、杏肉、菠萝干等零食是用鲜水果去除水分后制成的,含糖比例非常高。“无糖”饼干、蛋糕。虽然打着“无糖”的招牌,但甜味剂往往少不了,而且它们本身就含碳水化合物,绝对不能多吃。薯片。应归为垃圾食品,既是过度加工,油盐又严重超标。别说是糖友,健康人也应远离。肉干、豆 干。不但油盐多,往往含有较多防腐剂,豆制品零食往往含油、盐较多,还有防腐剂,不适合糖友。

(责编:付子颜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