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脱肛的患者常因为气血虚弱,中气不足,而脱肛的比较多。脱肛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老年脱肛原因盘点
老年脱肛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因年老体弱,或老年妇女因多产等原因致盆底肌肉软弱及直肠周围组织松弛,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差,形成脱肛。
(2)长期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膀肮结石、老年性俱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以及腹部巨大肋瘤等持续增加腹压的疾病,推压直肠向下脱出。
(3)三期或四期内痔、较大的可脱垂至肛门外的肛乳头、低位直肠息肉或腺瘤、低位宜肠平滑肌瘤等经常脱出肛门外,牵拉直肠教膜下移,使酞膜与肌层分离,导致宣肠熟膜脱出。
(4)久病导致全身营养不良、或腰骶部神经损伤,可使肛门周围的支持组织变薄弱,肛门神经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支持直肠。
(5)外伤或手术不慎导致56尾神经和肛门神经功能失调和受损‘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大便失禁,直肠肛管向下移位,进而肛管、直肠脱垂。
(6)有些人因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当眩压增加时,肠撑直接压迫直肠前壁相宜肠向下推出,易导致直肠脱垂。
总之,引起老年脱肛的病因很多,虽然主要的原因与老年虚弱及盆底支持薄弱密切相关,但疾病的发生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药治疗方法多
脱肛是个非常痛苦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主要有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外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病轻者除手法回纳外可配合药物针灸治疗,但对于II、III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注射与手术治疗,目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各层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中医中药在日常防治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内服:党参15克、升麻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或生晒参芦9克,每天煎汤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一起研成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
坐浴:苦参30克、明矾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处或排便后坐浴20分钟左右。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