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周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
扁桃体肿大病因:
因扁桃体隐窝,特别是上隐禽口阻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而形成。一般发小于—侧。
临床上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性。前上型最常见,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腭舌弓之间;后上型脓肿位于扁桃体与脖咽弓之间,较少见。
发病机理:
本病常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发作期,由于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被堵塞,引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包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引起脓肿的发生。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
并发病症:
(一)咽旁脓肿:为咽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肿胀部位在一侧颈外下颌部,伴有压痛,病侧扁桃体和咽侧壁被推向中线,但扁桃体本身无病变可见。
(二)智齿冠周炎:多发生在下牙槽内侧,牙冠上复盖肿胀组织,红肿可波及舌腭弓,但扁桃体和悬壅垂一般不受波及。
(三)急性白血病:有时咽峡部呈急性炎症现象,但疼痛轻,局部有出血坏死,牙龈部亦有出血灶,根据血象和骨髓像可得确诊。
(四)扁桃体恶性肿瘤:多见于成人。单侧扁桃体肿大,局部炎症不明显,质硬,表面光滑或有溃疡,或呈菜花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早期颈淋巴结转移,局部活检即可确诊。
治疗:
在脓肿未形成之前,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食,选用抗生素控制炎症,青霉素为首选,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脓肿形成之后,行脓肿部位穿刺抽脓,穿刺时应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间隙内的大血管。或行切开排脓,应充分排脓,并于术后第二天复查伤口,必要时可用血管钳再次撑开排脓。对多次脓肿发作者,应在炎症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由于对炎症,抗生素的有效控制,也可在确诊后,切除病侧扁桃体,其优点为排脓通畅,恢复快,能一次治愈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