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引起,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其表现又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
颈部是整个脊柱中屈伸、旋转活动度最大的部位,颈椎周围有多组富有弹性、韧性的肌肉及韧带组织,对颈椎起着重要的固定和保护作用。颈椎的生理特征及功能要求其既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又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使其能保护颈髓、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并能在三维空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生理活动。但是颈椎的支持结构却远不如胸椎、腰椎和骶椎稳固;其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颈椎活动度最大,活动频繁,因此易于发生损伤、退变和不稳;此外,在脊柱外伤中,颈部肌肉和韧带首当其冲地承受各种应力的冲击,亦容易受到损伤。
基于上述颈椎的生理特点,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观察到颈性眩晕多在起床、翻身、低头、扬头等头颈部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且劳累后容易发作或加重,休息或经颈托外固定治疗可以减轻的特点,我们特创编2个简便易行的颈肌训练方法,并对所有经我科诊治的颈性眩晕缓解期患者进行颈肌指导训练,并且使用我们自行研制的“颈肌测量仪”检测量化训练前后的颈肌变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颈肌训练宜每日早晚各进行一组,每组训练的次数不限,以患者稍觉颈部疲劳为度,具体方法如图所示。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