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长2~5微米,宽0.3~0.5微米。在培养基中增殖的破伤风杆菌周围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经过24~48小时之后,菌体的一端形成鼓槌状芽胞。菌体易被杀灭,而芽胞的抵抗力强,在100℃蒸气中1小时或在5%石炭酸中10~12小时尚能存活,但高压蒸气(120℃)10分钟即能杀灭。
破伤风杆菌在无氧环境中1~2日即迅速孳生,运动甚快,能产生外毒素,遇不利环境形成芽胞时活动停止;若增加培养基内氧压,使其习惯于有氧环境,则失去毒力而不致病。
破伤风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家畜家禽(如马、牛、羊、猪、鸡等)及鼠粪和带菌人群的粪便中都含有破伤风杆菌。尘埃、土壤中也存在破伤风杆菌。
感染条件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但是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致病机制
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临床表现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能强烈刺激神经中枢系统,产生肌肉的强直或阵发性的强烈痉挛,如: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严重时发生喉痉挛窒息。
防治原则
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