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年轻人。同时,改病也可能是一种药物反应,特别是对含磺胺的抗生素、碘化物、溴化物和口服避孕药。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与多种致病菌有关。组织病理:真皮中下部及皮下明显水肿,汗腺及血管周围有围管性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偶有血栓形成。
结节性红斑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肤损害,好发于小腿胫前,有压痛,不破溃,发病前有感染史,服用药物史(磺胺类、避孕药、溴及碘剂等),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皮下脂肪小叶间隔性脂膜炎即可确诊。
结节性红斑应与很多表现为小腿结节的疾病鉴别,初步统计有40~50余种疾病,其巾常见的和重点考虑的鉴别疾病有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各种小叶性脂膜炎、皮肤淋巴瘤、麻风反应、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结节病等,皮肤病理检查结合详尽的临床病史资料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综合分析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所在。结节性红斑与硬红斑,后者皮损好发于小腿屈侧,可破溃,愈后留瘢痕。自觉疼痛较轻,病程为慢性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呈结核性变化,且病变部位的血管的管壁炎症浸润、增厚、管腔闭塞和血栓形成。
1、血沉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炎症指征常有异常。可能发现链球菌感染证据或其他原发病证据;如人型PPD皮试从阴性转为阳性,X线有肺结核征以及SLE,真菌病等证据。
2、依据发病较急,合并有关节痛、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黄豆至鸽蛋大的红色结节发生于两小腿伸侧上三分之一处,有疼痛和压痛,不溃破,持续几天至几个星期可白行消退。易于诊断。慢性反复发作时,应注意系统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细白胞轻度增高,血沉快,C反应蛋白增高,C3增高,抗“O”值高,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
3、根据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发作、小腿痛性结节、不破溃、愈合后不留疤痕等症状,不难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小腿屈面出现深在大小不等硬结,消退后易纤维化。常季节性发作,有些病例伴有脉管炎。
2、硬结性红斑:中年女性发病多,小腿屈面有深而大、暗红色硬结,可破溃。可能与结核有关。慢性病程。
辅助检查
某些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抗“O”值升高;如系结核菌所致者,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节性红斑是发生于皮下脂肪小叶间隔的炎症性疾病。本病组织病理为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炎,尤其是以较大的小静脉管壁内炎症浸润及内皮细胞增生,但血管腔通畅,不发生闭塞,也无血栓形成。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却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