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需住院隔离。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注意酌情补钾。应针对惊厥产生的不同原因分别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痰阻。对乙脑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恢复期需要加强营养,精心护理,防止褥疮。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详细治疗:
乙脑的治疗没有特殊方法。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应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处理,尤其要抓好极期的抢救。加强护理工作,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一、一般治疗
(1)隔离:病人需住院隔离,病房应有防蚊和降温设备,空气流通,室温以26℃为宜。
(2)饮食及营养:乙脑病人因高热、惊厥消耗大,应及时补充营养及热量,可给予清凉饮料及流汁饮食。不能进食的给予鼻饲。
(3)液体供给:极期的病人极易失水,应及时补充,成人1500~2000ml/d,小儿50~80ml/kg·d,其中含钠液占l/4,注意酌情补钾。
(4)护理:昏迷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每日以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并注意保护角膜及防止褥疮的发生。
二、对症治疗
(1)高热的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适当用小量药物降温,体温控制在38℃左右。
①物理降物:可用头部冷敷、冰袋、30%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冷水浴,或在头、脑血管、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处冷敷,冷水、冰水灌肠,以求迅速降温。
②药物降温:可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耶g每4h一次;安乃近滴鼻或安痛定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0.1ml合谷或曲池穴注射;或大青叶、板蓝根、连翘、银花均可应用。
③亚冬眠疗法:对于高热伴抽搐的病人,以氯丙嗪、异丙嗪各0.5~1mg/kg·次肌注,每4~6小时一次,控制体温在36~38℃之间。度过极期后,逐渐撤除亚冬眠,一般3~5天。因本法可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向。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故心肺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
(2)惊厥的处理:应针对惊厥产生的不同原因分别处理。因高热引起者,应迅速降温;脑水肿所致者应使用脱水疗法:因呼吸道分泌阻塞、通气不畅致脑细胞缺氧者,应以吸氧、吸痰为主: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则以镇静剂治疗为主。常用止惊药物:首选地西泮(安定),成人10~2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0.1~0.3mg/kg,每次最大量为10mg。亦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成人1.5~29g/次,儿童40~60mg/kg。次,每次不超过1g。若效果不好,可改用异戊巴比妥(阿米妥钠),成人0.25~0.5g,小儿5~10mg/kg。次,以2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可再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0.1g肌注,6~8h/次。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呼吸情况,及时减量。
(3)抢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痰阻。
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③应用呼吸兴奋剂及血管扩张剂:洛贝林3~5mg,儿童0.15~0.2/kg肌注/静注/静滴;可拉明:成人每次0.25~0.5g;回苏灵8mg肌注或静滴;东莨菪碱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3mg/kg·次:阿托品首次0.5~l.0mg,以后0.5mg静注,15~30minl次。
④对脑水肿、脑疝所致呼吸衰竭,立即给予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1~2g/kg·次,于30min内注入,4~6h/次;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10~20mg静滴,一般不超过3~5天。
⑤应用人工呼吸器: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和衔接管等部分组成。
⑥脑代谢活化剂如细胞色素C、辅酶A、ATP等,可促进脑细胞的恢复。
抗病毒治疗
对乙脑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近来有报道干扰素、利巴韦林具有抗乙脑病毒的作用,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乙脑为本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国内认为皮质激素类有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及退热等作用;但它可抑制细胞免疫,降低机体防御能力,增加继发感染机会。因此主张早期短程用于重症患者,达到抗炎、退热、减少脑水肿、保护脑血管屏障的作用。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 mg/d(3岁以内儿童为成人量的1/4、4~7岁1/3、8~12岁1/2),分次静脉滴注或肌注。至体温下降达38℃以下即减量停药,疗程以不超过5 d为宜。
恢复期的治疗
恢复期需要加强营养,精心护理,防止褥疮。避免继发感染。根据患者症状做智力、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的锻炼。震颤、多汗、肢体强直可用苯海索2~4 mg/次(小儿1~3 mg),2~3次/d口服,或其他镇静剂;发生癫痫者治疗与原发性癫痫相同;如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