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药中医治疗皮肌炎

家庭医生在线 2014/2/27 15:31:01 举报/反馈

  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疾病有着长远的历史,这种治疗方法对治疗疾病有着独特的效果,中医临床上认为皮肌炎系横纹肌的弥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肌肉软弱、肌肉萎缩及特征性皮疹,相似中医的痹症、痿证、阴阳毒、肌肤酸痛证、风痿痹、皮痹、肌痹等。

  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肤和肌肉。初起时皮肤上出现紫红色水肿斑,稍久后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及灰白色糠状鳞屑。红斑消退后遗留褐色色素斑或淡白色斑。皮损好发于眼睑、颧部、前额及其他暴露部位。肌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肉疼痛和压痛。肌力明显降低以后可发生各种运动障碍。如握力降低、行走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 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肉萎缩等。

  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肉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毒热型皮肌炎:宜清营凉血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双花、连翘、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川连、绿豆衣、茜草根、生地、加减;高烧加犀角粉、羚羊角粉。水肿加车前子,泽泻、关节疼痛加秦艽、鸡血藤,气虚加生黄芪或党参。

  寒冷型皮肌炎: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鸡血藤,海风藤、全丝瓜、鬼箭羽、鬼见愁、二芍、路路通、桂枝、祁艾、当归。腹胀便溏加白术、茯苓、肌肉关节痛重加秦艽、鸟蛇、红斑持久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

  虚损型皮肌炎: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减:睡眼不好,加用勾藤、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畏寒肢冷加桂枝、白芍、气虚明显加黄芪。

  皮肌炎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客表伤肺证

  症状:发热恶寒,皮痛,肌痛,面部戏赤,眼睑紫红,肢软无力,或胸闷咏嗽,或气短咽干,脉浮数无力。舌红苔白。

  治法:清热解表润肺。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临床体会:本方多用于皮肌炎初期,或皮肤改变明显者。

  2、脾虚湿热证

  症状:肌肉疼痛,四肢痿软无力,身热不扬,头痛如裹,眼睑紫红,身有红斑,食少纳呆,吞咽无力,或腹胀便溏,脉滑数,舌红苔腻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清热

  方药:升阳益胃汤加减

  临床体会: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皮肌炎以肌肉症状为主,病在初、中期为宜。

  3、 湿毒化热证

  症状:发热,口微渴,顔面红赤,眼睑紫红,身有皮疹,肌肉疼痛,肢软无力,或胸闷腹胀,或溲赤便干,或皮肤作痛,脉濡数或滑数,舌赤,苔黄腻。

  治法:解毒利湿清热

  方药:清营汤加减

  临床体会:皮肌炎在初、中期,以皮肤症状为主者,服之有效。若病属晚期,血清酶类仍高者,应在此方基础上加补气利湿之品。

  4、 肝肾阴虚证

  症状:病久不愈,邪恋不去,症见身倦神疲,肢软无力,头晕腰酸,肌肉萎缩,皮肤不荣,手足麻木,午后发烧,脉细数或虚数,舌红少苔。

  治法: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方药: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

  临床体会:本方多用于晚期病例,病久入络,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肾为人身元阴元阳之本,又乙癸同源,故用一贯煎调补肝肾,另加活血通络之品,对治疗肌肉萎缩疗效颇佳。

  我国中药治疗皮肌炎主要是通过清血解毒,通络逐痹为治疗原则。但是皮肌炎的中药方法不能作为治疗皮肌炎的主要方法,只能是辅助性的治疗。而目前对皮肌炎的治疗仍然是以西医治疗为主。

  皮肌炎病者的并发疾病的护理

  很多病者由于缺乏对皮肌炎的认知,加上发病率极低,经常被忽视和误诊。一般来说,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以关节无力为主的,易误诊为“关节炎”;以出皮疹为主的,易误诊为“红斑狼疮”;以吞咽困难为主的,易误诊为“食道有异物”或“食道癌”等。

  皮肌炎常见的并发症有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真菌性脑膜炎、败血症、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穿孔等。皮肌炎护理

  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损变化,肌肉受累程度。长期大量应用皮质激素副作用,如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药物性糖尿病,激素性精神病及骨折的发生。

  3.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维生素高旦白低盐饮食。

  4.呼吸机麻痹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

  5.鼻饲者按鼻饲常规护理。

  6.按时翻身,拍背,鼓励咳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鼓励患者加强肌力锻炼,同时行按摩,然裕,电疗等,以防肌肉萎缩和挛缩。

  8.做好心理及出院指导。

(责编:吴敏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