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的预防措施有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有效预防呢?赶紧一起来看一下吧。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热,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病因
1、原发性腹膜炎
临床上较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2、继发性腹膜炎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主要病因有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诊断
根据腹痛病史,结合典型体征、白细胞计数及腹部X线检查等,诊断腹膜炎一般并不困难。
原发性腹膜炎常发生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期间、患儿突然腹痛、呕吐、腹泻,并出现明显的腹部体征,病情发展迅速。而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很多,只要仔细讯问病史结合各项检查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诊断,腹肌的程度并不一定反映腹内病变的严重性。
若在诊断时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如肛指检查、盆腔检查、低半卧位下诊断性腹腔和女性后穹隆穿刺检查。根据穿刺所得液体颜色、气味、性质及涂片镜检,或淀粉酶值的定量测定等来判定病因。也可做细菌培养。如果腹腔液体在100ml以下,诊断性腹穿不易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冲洗,会给明确诊断提出可靠资料。对病因实在难以确定而又有肯定手术指针的病例,则应尽早进行剖腹探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原发病灶。
治疗
治疗原则上是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引流而消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变阶段、病人体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腹膜炎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非手术治疗
1、体位
在无休克时病人应取半卧位,便于引流处理。半卧位时要经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2、禁食
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
3、胃肠减压
可以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运,减少胃肠内容物通过破口漏入腹腔。
4、静脉输入晶体胶体液
腹膜炎禁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对严重衰竭病人应多输点血和血浆,白蛋白以补充因腹腔渗出而丢失后蛋白,防止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5、补充热量与营养
腹膜炎需要大量的热量与营养以补其需要,需给予复方氨基酸液以减轻体内蛋白的消耗,对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考虑深静脉高营养治疗。
6、抗生素的应用
早期即应选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菌必治等。
7、镇痛
对于诊断已经明确、治疗方法已经确定的病人,用杜冷丁或吗啡止痛。但如果诊断尚未确定,病人还需要观察时,不宜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二)手术治疗
1、病灶处理
手术清除感染源越早,患者预后愈好,原则上手术切口应该愈靠近病灶的部位愈好,以直切口为宜便于上下延长、并适合于改变手术方式。
2、清理腹腔
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腹腔内脓汁、清除腹腔内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
3、引流
目的是使腹腔内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引流物排出体外,以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局限和消失。防止腹腔脓肿的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只要清洗干净,一般不须引流。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放置腹腔引流:①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物质无法清除;②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或渗血;③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预后
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0%。发生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40%。延误诊断而治疗较晚,小儿老人及伴心、肺、肾疾病与糖尿病者预后差。
预防
对可能引起腹膜炎的腹腔内炎症性疾病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是预防腹膜炎的根本措施。任何腹腔手术甚至包括腹腔穿刺等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肠道手术前应给予抗菌药物口服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