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症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鉴于该病的病情特殊,所以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开展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工作呢?
(一)休息活动: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已有内脏出血及合并高热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二)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若伴有贫血应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忌用温补,应以偏凉或性平者为好,多选用蔬菜水果性凉者对止血有利.注意忌油腻,生硬食物并忌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消化道出血者酌情改进流食或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
(三)心理:出血症状常使病人恐惧不安,应给予安慰使之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四)预防出血:病人服装应柔软,宽松。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我防护,避免外伤引起出血,防摔碰损伤,纠正挖鼻,耳的习惯,不吃硬韧易塞牙的食物,否则剔牙易引发出血.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或穿刺及各种注射,如必须注射给药时,局部应有效的加压,以免形成局部血肿.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止痛药,奎宁,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急性型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