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毛囊炎是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的一种炎性改变,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发于头部的就称为头皮毛囊炎。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头皮毛囊炎的六大诊断要点
1、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额、颈、背部、前胸、及腋窝、腹股沟等处,常对称性分布。
2、损害为针尖至豌豆大小的坚硬丘疹,表面有正常肤色的油油腻性结痂,剥除痂皮,丘疹中央可见漏斗状的小凹窝。丘疹可互相融合成片,呈黄褐色或棕色,鳞屑和油腻性痂皮逐渐堆积于表面,可形成增殖或乳头瘤样、簟样斑块,伴恶臭。
3、损害可累及指(趾)甲,出现甲板脆裂、扁平、有纵脊或纵沟。偶可累及黏膜。
4、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一般健康状况不受影响。
5、病程慢性,常对日光敏感,夏季加重,冬季缓解。
6、组织病理学示角化不良,表皮层内有圆体、谷粒和脾隙形成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