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脑水肿治疗关键是去病因

家庭医生在线 2014/2/19 15:08:31 举报/反馈

脑水肿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及采用综合性的脑水肿治疗,两方面相辅相成。及时解除病因是治疗脑水肿的根本。脑挫裂伤、侵润、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去除刺入脑内的骨片与整复凹陷骨折,解除对脑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脑瘤切除,非外伤性脑内血肿清除等,将病因清除后,脑水肿逐渐消退。此外还要及时的给脑部脱水。

1、脱水疗法

可直接减少脑组织容量,降低颅内压。正确的脱水疗法包括使用渗透性脱水剂、使用利尿剂和适当的液体疗法三方面。

(1)渗透性脱水剂

此类制剂静脉注射后,能使血浆渗透压很快升高,形成血一脑、血一脑脊液渗透压梯度,脑脊液中水分进入血浆,并从尿中排出,达到脱水、降低颅压的目的。理想的渗透型脱水剂要求具备以下的特点:①作用迅速,降颅压效果持久;②能从肾脏迅速排出,产生良好的利尿作用,因而可避免加重心脏负担;③不能进入脑组织及其间隙,以免发生反跳作用,使颅内压再度增高;④无毒性反应。

(2)利尿剂

通过利尿,使全身脱水,达到间接使脑组织脱水的目的;利尿剂同时有减轻心脏负荷,抑制脑脊液生成的作用。临床上常选用有强烈利尿作用的髓撵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的利尿作用比渗透性脱水剂强,但对脑组织的脱水作用不如渗透性脱水剂。速尿与利尿酸的剂量相同。均为每次0.5~1 mg/k,每天2—6次。对有心衰、肺水肿、尿少的患儿,应首先考虑使用利尿剂。乙酰唑胺除利尿作用外,能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脑积水,剂量为每天20~30 mg/kg。该药对急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不确切。

(3)液体疗法

脑水肿时应适当限制液体的入量,要求使患儿在脑水肿病程中始终保持轻度脱水的状态(即眼眶下陷,口唇黏膜稍干,而皮肤弹性正常),又要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输液过多,可使脑水肿加重;液体入量过少,又可导致严重脱水、血液浓缩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脑水肿时,一般每目的液体入量应限制在800~1000ml/m2或30~60 ml/kg,张力为l/4~l/5。入液总量和液体的种类必须根据有无合并脱水、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和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随时加以调整。缺氧、酸中毒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应予及时纠正,可适当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和尿量增加后,应注意血钾的变化并及时补钾,一般pH升高0 1,血清钾降低0.6mmol/L。

2、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脑水肿治疗中疗效确切和最为安全的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有: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改善血-脑屏障功能,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非特异的抗炎、抗毒作用,减少组织水肿;减少脑脊液生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血糖,增加尿量等。正常情况下,一般剂量的激素可使颅内压降低20%,颅压增高时,激素降颅压的作用更为明显。激素对血管源性脑水肿效果最好。一般首选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次0.5~1 mg/kg,每日1~3次。激素降颅压作用起效较慢,一般用药5~8 h始见效果,12~24 h作用较明显,4—5 d后作用最强,6~9 d后作用消失。使用激素时应常规给予抗酸药物。

3、控制性过度通气

可作为颅内高压的急救措施。用呼吸器进行控制性人工通气,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12~20 kPa(90~150 mmHg)、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33~4 kPa(25~30_mmHg)的范围。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可使脑血管收缩,脑血容量降低;可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脑毛细血管的渗出;可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一般过度通气数分钟即起作用,维持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宜,其作用可维持2~3 h。在过度通气的过程中。最好每4—6 h进行一次血气分析,PaCO2不应低于2 67 kPa(20 mmHg),PaCO2过低可引起脑缺血、缺氧。

4、控制性脑脊液引流

控制性脑脊液引流既可直接放出脑室液,还由于脑室淑引流后,水肿的脑组织与脑脊液间的压力差增加,水肿液向低压的脑室方向流动,使肿胀的脑容积减少。通过前囟或颅骨钻孔后穿刺,在侧脑室留置穿刺针或硅胶管,在颅压检测下进行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如不能检测颅压,可通过调整引流瓶位置的高低来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一般引流瓶的针头要高于颅内穿刺部位80—150 mm,脑室液以每分钟均匀流出2~3滴为宜。此法对脑疝患儿有起死同生的作用。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