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共分三度:
Ⅰ度:即粘膜脱垂型,是不完全脱垂,成年人常伴有内痔或外痔。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还纳,脱出长度3~6cm。
Ⅱ度:即完全性直肠脱垂,不合并肛管脱垂。排便时,长期反复脱出,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脱垂,需要用手还纳,脱出长度8cm左右。
Ⅲ度:在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基础上并有肛管及乙状结肠脱出。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而且在咳嗽、打喷嚏、排气、行走、久站、久坐时直肠都脱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自己根本不能还纳,脱出长度12cm以上。
脱肛如何检查
(1)瘘管造影。本法主要用于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检查诊断。多取碘油或含碘的水溶液造影,可明确瘘管或窦道的行走方向。
(2)排粪造影检查。排粪造影是一种在生理状态下进行的检查,用以确定直肠可能存在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主要适用于排便困难,排便失禁,直肠性便秘及里急后重,非腹泻性黏液便或血便,排便时腹痛或会阴疼痛,以及临床疑有直肠脱垂的患者。
(3)钡剂灌肠。主要用于观察大肠的病变,如息肉、癌、憩室及炎症等,对肠穿孔、急性出血及感染性疾病则属禁忌。本法是经口服钡剂或钡剂灌肠对结肠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因本法对结肠的生理状态显示比较理想,故对结肠病变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有利于微小病变的显示。
(4)腹部透视或平片。腹部透视或平片可以对腹腔器官有个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可看到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可发现肠腔内积气、积液,这对诊断大肠穿孔、大肠梗阻及肛管闭锁程度很有帮助,亦是急腹症常用的检查方法。
(5)CT检查。大肠的CT检查主要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和预后的评价;肠内和肠外肿块的鉴别;恶性肿瘤治疗后有无转移、复发;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变,但有不能解释的结肠症状者。
(6)结肠血管造影检查。结肠血管造影主要用于大肠肿瘤、炎症、出血的鉴别诊断,特别是恶性肿瘤,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扩散和肠管外浸润的程度,以及是否转移到其他脏器,对决定手术适应证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7)淋巴造影。淋巴造影检查可预知是否有淋巴转移以及转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是判断大肠癌肿进展程度的辅助手段,是外科手术时对淋巴清扫的有力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