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脑血管病别做三无人员

转载 01月05日 来源:人民网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从40岁开始,40岁以后,不要再做心脑血管病的‘三无’人员,就是无预防、无检查、无干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干科副主任乔成栋(如图)指出。

对心脑血管疾病而言,预防成本最低、收益最大。乔成栋说,老年病要从中年开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是从40岁开始启动,但偏偏40岁左右的中年人已经是企业的顶梁柱,是工作最拼命、家庭压力也最大的时候,他们往往最缺乏对自己的关注。

乔成栋建议,预防上,饮食是最重要的,少吃或尽量不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其次,戒烟非常重要。最后,他建议,快走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提高心肺功能都很好,每次要达到脂肪分解的效果,要走40分钟到1个小时。

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基础体检。乔成栋谈到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刚满50岁的教师,晚上看着电视突发心梗,等家人打算去关电视的时候才发现,心跳已经停止了。据家人说,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冠心病。“有些人高压160了也没感觉,一遇到个什么情况,血压飙升到180、200,血管破了才知道。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等眼底出血了才来查,一般情况下,从患糖尿病到出现眼底出血的并发症要8~10年,可见慢性病是无声的杀手。”因此,40岁后每年做次体检非常必要,就做最基础的体检也是有价值的,包括抽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

早干预是为了避免、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出现。“有些人体检查出了高血压,但就是不肯用药,想自己扛一扛,等严重了再用药。有些人糖尿病十几年,已经出现并发症了都不肯打胰岛素,担心胰岛素依赖,这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乔成栋强调,并发症是慢性病最大的危害,早干预可以延缓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血压控制得好,心脑肾的损伤就不会早早出现,血糖控制得好,糖尿病足、眼底出血就不易发生。

最后,他强调,对于动脉硬化的预防,他汀类药物是一级预防最佳方案。“有危险因素的人对疾病的预防就是一级预防,这两类药都属于推荐用药,并不是只有已经患了冠心病才需要服药,而是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就需要用药了。”他说。▲(肖爽)

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

脑中风病人的急救措施

冠心病有哪些治疗方案

控制血压 预防脑卒中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