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溶血性贫血的西医病因病机

家庭医生在线 2014/2/15 14:29:51 举报/反馈

  溶血性贫血的西医病理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小编的下述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西医病理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衰老时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使其在脾、肝、骨髓的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中易被吞噬。

  小部分红细胞在血循环中被破坏,但是极小的一部分,衰老红细胞的破坏与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正常能量代谢降低有关。失去功能的红细胞从血循环中被清除,在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

  在溶血性疾病中,因疾病的性质不同,红细胞的过早破坏即可主要发生在脾、肝等器官的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巨噬细胞破坏消灭,导致血管外溶血;也可以发生于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内容物被直接释放入血浆导致血管内溶血。

  但无论是血管外溶血抑或是血管内溶血,其最直接的表现便是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的大量释放。

  与此相关,机体为了恢复这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加速血红蛋白的分解,以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正常值;另一方面动员骨髓的造血加速,使血液中丧失的红细胞得到补偿。

  溶血性贫血的西医病因病机

  一、正常红细胞的破坏

  衰老的红细胞,由于本身代谢的改变,如酶活性和糖酵解的速度降低,能量减少,稳定性受到影响,易在脾内破坏或不断在血管床中被冲撞而碎裂。这是红细胞的生理性破坏,每天的破坏相当于总量的1/20。

  二、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坏的部位,可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前者是指红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后直接在血循环中溶破;后者大多由于红细胞受损较轻,在脾、肝、骨髓中被巨噬细胞识别而吞噬后破坏。脾功能亢进时对正常红细胞的过度破坏,亦属于血管外溶血。

  三、红细胞破坏的机制

  溶血性贫血发病的基本问题是红细胞寿命缩短,易于破坏。

(责编:吴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溶血性贫血病因

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度增加超过了骨髓造血代偿能力从而引发的贫血。当骨髓有6~8倍红细造血代谢潜力,比如红细胞破坏速度在骨髓代偿能力范围内,则有溶血,无贫血,只是成为了溶血性疾病或溶血状态。正常细胞的寿命是120天,红细胞寿命缩短至15~20天,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性原因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的速度加快而造成的。前者是遗传性溶血,后者则是引起获得性溶血。

Q:溶血性贫血病因在哪里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速度增快,骨髓造血代偿功能不足引发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通常来说,正常红细胞生长时间为120天左右,当红细胞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就容易引发贫血。引发溶血性贫血的具体原因有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因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等)。一般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具体病因,

Q: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病的发病机制一般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的原因一种是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一种是红细胞本身存在缺陷引起的。病人一般会表现寒颤、腰疼、血红蛋白尿、发烧等症状。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要给予抗感染治疗。溶血性贫血病会导致黄疸,胆结石,脾脏肿大等疾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