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之后,春季皮炎的发病便会增多起来。患者皮炎主要发生在面部、颈部及手臂等外露部位,尤以额部及面颊部为多,表现为红斑,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疱、渗透液、结痂及脱屑,也可呈现苔藓样变,自觉瘙痒,日晒和遇热后会使症状加重。此症多见于女性青壮年与紫外线平时照射较少的室内工作者。
有春季皮炎病史的人,应加强自我防护措施:
1、增加户外活动,先接受小剂量紫外线照射,逐渐增加光照量,以逐步提高机体对光线照射的耐受能力,谨防突然长时间强烈日光暴晒。若外出旅游,最好戴上宽边防护帽,或用遮阳伞遮挡,并应穿浅色长袖衣衫。
2、不要用含水量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如不纯的凡士林、某些质量低劣的香水及花露水等。
3、尽量少吃或不吃容易引发春季皮炎的光感性食品,如泥螺、荠菜、油菜、菠菜、莴苣、马兰头、荞麦及无花果等。
4、可适量涂擦防晒霜等防护剂保护皮肤。
得了春季皮炎的患者,可用地塞米松类软膏涂擦于患处,每日2-3次,皮炎症状大多都能很快减轻。皮疹消失后,可出现暂性色素沉着,不过很快会消退。
采食野菜慎防皮炎
赵女士在郊游时顺便采摘野菜数种回家食用。第二天,赵女士上街回来觉得脸、手背及前臂有刺痒感,以为是出汗和日晒所致。但下午痒得更厉害,而且感觉到疼痛。又过了一天,她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口唇外翻不能闭合,颜面及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非凹陷性质的坚实性水肿。她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说这是“蔬菜日光性皮炎”,经治疗两周后才痊愈。
医生分析,赵女士采食的野菜在人体内可分解出一种感光性物质,赵女士对这种感光性物质很敏感。当食用或接触了这些野菜,里面的感光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裸露部位(面、手、足)的皮肤经过太阳光的直射,即可导致代谢障碍而诱发“蔬菜日光性皮炎”出现。据记载,能引起蔬菜日光性皮炎的光感性菜类有灰菜、紫云英、萝卜叶、芥菜、榆树叶、槐花、苋菜、刺儿菜、无花果和栽培蔬菜中的小白菜、菠菜、油菜等。
蔬菜日光性皮炎多发生于春季,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儿童发病也较常见。此病发病较急,一般在进食野菜或蔬菜后5至20小时,即见面部、手背呈弥漫性、对称性浮肿,质地坚实不发亮、不发红,严重者可以延至颈部或前臂,1至5天后,浮肿部位出现淤斑或淤点,颜色由浅渐深,随之发生灼痛、发麻、发痒、血泡,并伴有头痛困倦、恶心腹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有瘙痒感、灼热感,并可见到急性水肿、淤斑或水泡,且有刺痛,严重者口唇、眼睑及颜面肿胀呈紫红色。同时可伴有头痛、乏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全身性反应。
皮炎的发生除与患者的体质密切相关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些野菜或蔬菜含有某种感光素,且发病率和病情轻重与烹调方法和进食菜量有一定关系。食菜量多者,不但发病率高,病情亦往往较重。二是患者进食上述蔬菜后必须经日光照射后才能发病,这是由于蔬菜中的感光素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发挥致病作用。
预防这种病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凡有这种发病历史的人,最好避免食用能引起本病的蔬菜,特别是不能一次吃得过多,二是出门在外时,应穿长衣裤,戴上帽子或头巾,以避免和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一旦发生蔬菜日光性皮炎,应立即停止食用与发病有关的蔬菜,并要避免晒太阳。过敏症状较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