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法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13 13:48:13 举报/反馈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它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焦虑、抑郁,以及消化不良、饮酒、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此外,搔抓、摩擦、日光照射、多汗或其他机械性刺激因素亦常易促发之。所以,神经性皮炎治疗方面去除不良精神刺激至关重要。患者应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注意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限制酒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摩擦、烫洗等是控制瘙痒、防止复发的关键。配合适当的治疗,疾病可得到缓解。

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诊断

1。基本损害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2。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经常搔抓形成皮肤苔藓化。

3。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

4。本病好发于颈后及两侧、肘窝、帼窝、尾骶等处。皮疹不甚广泛或仅限于上述部位时,称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分布广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睑、头皮、躯干及四肢之一部或大部受累时,则称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本病好发于青年和成年人。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愈,容易复发。

[诊断]

1。根据典型的苔藓样变,剧烈瘙痒,好发部位及慢性病程等特点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湿疹鉴别,后者虽也有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糜烂等表现。还需与皮肤瘙痒症区别,后者先瘙痒后起疹,主要为抓痕、血痂,脱屑、苔藓化,边界不清。

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法

神经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症状

1、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2、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颈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皮损仅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若皮损分布广泛,甚至泛发于全身者,称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3、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搔抓后引直血痕及血痂,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炎。

4、本病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责编:汪博宇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患者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绝对不要用手挠瘙痒的患处,也不要用热水烫。这样做容易伤害皮肤,使得患处的面积扩大。如果实在没办法忍受可以采用冷敷或者用水清洗的办法缓解瘙痒。 2、神经性皮炎的患者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因为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就有精神因素,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神经性皮炎很快就会痊愈了。 3、要注意均衡的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神经性皮炎患者的康复。 4、神经性皮炎往往是从局部开始发病的,所以要在发病初期控制住病情。患者要注意各种禁忌,尽可能的防止病情扩大,增加治疗的难度。

Q: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

  1、神经性皮炎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好、月经异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状,故应注意,在有这方面异常时,积极治疗养护。 2、心理疏导、辅导,使患者放松心态,克服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不良精神因素。如神经衰弱明显者可给予安眠镇静类药物。 3、尽量避免鱼虾海鲜、牛羊肉、辛辣激发性食品等,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 4、剪短指甲,防止搔抓致破,继发感染。

Q:如何有效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疾患。好发于人体颈部、肘窝、腘窝,亦可见于腰背部、眼睑及四肢等部位。临床上依据皮损分布范围分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两种,治疗时需要有所鉴别。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