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产后抑郁症的常见症状类型有哪些?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13 16:44:11

产后出现轻度抑郁,就跟感冒一样,12天左右会自行缓解。然而,也有10%-15%的新妈妈的情绪很糟且不能自行缓解,发展为“产后抑郁症”。较为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往往发生于产后6周之内,并可一直延续到整个产褥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临床来看,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个性有较大的关系,内向、敏感、固执的女性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产妇出现抑郁的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除采用合理的心理治疗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通过调节神经介质功能,以便尽快控制病情。

产后抑郁症临床特征

产后抑郁障碍在症状、病程、病期和结局与临床上明显的非精神病性抑郁障碍类同。如在其他抑郁障碍中一样,文化因素可影响症状及其表达。

一项比较当地白种人母亲和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亚洲移民的研究显示,她们的躯体和心理症状没有不同。然而,当检查向内科医生咨询的原因时,发现亚洲母亲仅仅因躯体症状咨询,而白种人母亲更可能因为心境低落(Upadhaya等,1989)。

不管原因如何,抑郁症的母亲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对婴儿健康过分关心或因她无法应付而感自罪。婴儿的行为困难或不能健壮成长可以是母亲抑郁障碍的第一个指征。有严重抑郁障碍的母亲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

产后抑郁障碍可破坏婚姻关系,导致配偶心理健康的损害(Ballard和Davies, 1996)。越来越多的证据进一步显示,母亲的抑郁障碍对婴儿有不良影响,包括损害认知功能,情感联络困难和行为问题。4岁时即可看到认知功能发展的缺陷,尤其是那些处于较低社会经济背境中的有抑郁障碍的母亲所生的男孩子(Murray和Cooper, 1997)。

抑郁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一、隐匿性抑郁症:

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表现,如纳呆、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中青年和儿童中比较常见。

二、反应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是因为受到更重精神刺激,遭受挫折而形成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生病、事业挫折等,心理能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此类抑郁症为“有因而生”,去除病因后能迅速康复。

三、内源性抑郁症:

内源性抑郁症常见的表现有懒、呆、变、忧、虑。患者常常会无原因变得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工作或简单家务难以应付;动作减少,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脑功能减退;性格明显改变;情绪抑郁悲观,精力、体力不足;多思多虑,焦急不安,心神不宁等。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

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产后抑郁如何预防

产后抑郁症是由怀孕期间的生活压力、婚姻的幸福、分娩时的创伤经历、产后激素的变化、角色转换带来的压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孕妇可以在孕妇学校掌握相关的怀孕和分娩知识,缓解分娩的紧张和恐惧;确保良好的睡眠和营养,提高大脑解决压力刺激的能力;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孕妇的心理健康,因此家庭成员必须相互理解和容忍。另外,一旦患上产后抑郁症,不要担心。如果经常参加活动,与亲戚朋友交谈,可以很快摆脱抑郁症。另外,一旦患上产后抑郁症,也不用担心,经常参加活动,多和亲朋好友交谈,就能迅速摆脱抑郁症状。

Q:孕妇抑郁症是哪些呀?要怎么样才能预防患上产后抑郁症呢?

如果想要预防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平时也不要总是站在死胡同里面,而是要自己要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样的话会好一些

Q:产后抑郁症会好吗?我很担心

你好,产后抑郁症可以治好的,相比于普通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更容易治愈的,并且不容易复发,因为产后抑郁症,这个主要是与身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随着生产后,身体状态逐渐稳定,激素分泌情况逐渐稳定,就会逐渐好转,并且很多产后抑郁症是可以自愈的,不过虽然有自愈的可能,但是不建议不去干预,因为产后抑郁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并且能够防止抑郁情况加重,干预的方式主要也是通过心理治疗干预以及药物干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