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治肾衰的用药原则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2/26 10:23:48 举报/反馈

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以前有肾血管性疾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容易“惹来”急性肾衰竭,一些重大疾病、分娩大出血、车祸等也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部分急性肾衰竭会发展成慢性肾病,其中老年患者发展成慢性肾病的比例可达16%。对于肾衰竭,目前西药治疗上有很多选择,相对而言,中药在治疗肾衰上有什么作用?使用中药应注意什么?专家专门对中药治疗肾衰进行了解读。

中药有助肾衰治疗

肾病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疾病,肾衰的治疗更是比较棘手。目前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用激素冲击可获疗效;少尿期,液体入量以量出为入为原则;还应尽早开展透析疗法,使患者度过少尿期难关;恢复期要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应首先去除诱因、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补充必需氨基酸;口服中药大黄或煎剂灌肠对轻症尿毒症有功效。

中医认为肾衰竭主因与脾肾虚损有关,诱因则责之于外邪与过劳。虚损是指由于其他慢性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七情所伤、劳倦过度、药物损害、房事不节以及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削弱机体正气,使抵抗力下降,阴阳平衡失调;外邪侵袭主要是外来风热、湿热等乘虚内侵脏腑,多数肾衰患者由风邪外袭,内客于肺导致水肿的风水证发展而来,部分患者虽无风水史,但有反复感染风热和湿热的病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晚期表现为尿毒症,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癃闭”、“溺毒”等范畴。

中医药是治疗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何首乌、菟丝子、太子参、熟大黄、麸炒苍术、赤芍、茯苓、怀牛膝、泽泻、枸杞子等中药,可用于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竭,包括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有关,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细胞增殖,改善肾小管功能,从而达到保护肾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多项指标,降低血肌酐水平,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使用相对较安全、有效。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治疗肾衰等疾病的中药不要随意与其他西药混着吃,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大部分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因此应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程度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及吲哚美辛等。

三类中药“很伤肾”

中药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煲汤时也会放些中药材。殊不知,中药的滥用将导致肾脏损害。黄建华介绍,有可能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己、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籽等;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蜈蚣、蛇毒等;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包括含砷、汞、铅类的矿物和其他矿物类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中草药减肥在国外较为流行,这些中草药虽然具有利湿、清热的功效,但其中所含的马兜铃酸会损伤肾小管,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伤,长期服用可演变为尿毒症。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此外,民间常吃的“朱砂煲猪心”,因朱砂中含汞(水银),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黄药子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但其中含有毒素,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能久服。

“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所谓的‘偏方’、‘秘方’中药,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向医生全面介绍服药的历史,立即停药,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此外,患者服中药期间,还要注意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严重的后果发生。例如服药后身上起红疹,或开始发烧说明可能对药物过敏;出现血尿或尿中泡沫多,提示肾脏可能已受到损害;排尿习惯改变,如本来一觉睡到醒的年轻人开始频繁起夜,而且尿量增多,也说明肾脏可能已出现了问题。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