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治疗“大舌头”要个性化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2/9 8:48:39 举报/反馈

摘要:口吃俗称“大舌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因为其无痛痒症状,通常容易被家长或患者忽视。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康复科主任、语言障碍科主任陈卓铭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口吃并非小事情,口吃容易患者心理自卑、抑郁、甚至自杀;治疗口吃需找对点进行训练,才创伤少。

口吃不仅仅是“小毛病” 口吃属于残疾范畴

一男子去酒吧潇洒,性感的推酒小姐立即拿了一瓶洋酒上来!

男子见后,问道:“这酒多少钱?”

服务员答:“这是上等的洋酒,1万6!”

男子听后,立即喊道:“开,开,开。。。。”

服务员十分高兴,“扑通”一下把瓶盖子打开了!

这时,男子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开,开什么玩笑!”

这是一个关于“口吃”的笑话,口吃是由于呼吸不畅、心理因素、器质性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语言失调症,主要体现患者说话时结结巴巴、表述不畅或连续重复某一句话。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语言障碍科主任陈卓铭教授

据陈卓铭教授介绍说,口吃不仅仅是“小毛病”,因为口吃,你可能比其他人更难找到工作、找对象。因此,自2007年起,国家将严重口吃被列为三级残废患者。

人类语言是从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后,通过大脑层反馈给中枢神经,然后大脑;里组织词语,最后将语言传播的过程。在语言传播过程中(即我们所说的张嘴说话时),气流会顺着语音一起被呼出来,发音动作和呼气的动作协调一致。如果这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

口吃有三方面症状:一是提取语义时间长,例如一般人提取语意只需几秒或几十秒,而口吃患者却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呼吸不协调,口吃患者往往不能在发音过程很好的呼吸,于是导致说话断续、或反复说话内容的情况;其次口气患者还伴随其他表现,如容易紧张、脸红、手脚不知所措、转扭头的频率高、敏感、眼神瞟像它处、语言间隔时间长等,习惯用手势语言来代替说话。

口吃从发音上又可分为单音结巴、单语结巴、句子结巴和篇章结巴,其中句子结巴就属于残疾范围。

口吃或让你身心受挫 需及早治疗

陈卓铭主任指出,口吃对病人来说无痛无痒,但是极容易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患者找工作、找对象时更易受阻。

正常的孩两岁左右就能够开口说话,孩子到了三岁以后还不能流利的和人沟通,就可以怀疑是否存在口吃的现象。

口吃容易造成孩子不善于与人交流、性格孤僻、焦虑、抑郁、自卑等重大的心理压力,当口吃患者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这种自卑感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一旦发现有口吃症,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找对点治疗口吃痊愈快、创伤少

陈卓铭主任说,口吃病想治疗好得快、并且创伤少,需要找点,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口吃首先要找出病因,口吃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大部分原因引起的口吃都可以通过治疗来改善症状。

一般在治疗前,医生通过与患者聊天的方式或填写测评表,找出患者的口吃点。针对口吃点,大部分先天性患者口语训练来解决,严重患者辅助以口部运动器或呼吸运动器来进行治疗。如果因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患者,如脑部损伤引起构音障碍,需要做手术修复、吞咽训练达到修复。部分由于心理紧张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消除语境中的紧张情绪达到恢复。

口吃遗传几率高 口吃更需多锻炼

口吃的遗传性非常高,这种遗传几率尤其容易发生在男性患者身上。

对于有些患口吃的父亲被制止跟孩子交流,陈卓铭主任指出,孩子不与父亲交流,容易造成父子感情隔阂,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口吃父亲应该和孩子说说话,但前提是要在口吃毛病改掉以后。

如果家里有口吃病患,家属应该多让其开口说话,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逐步的训练,克服口吃的毛病,同时做好患者心理辅导以免造成自卑或抑郁。此外,还要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交活动克服心理紧张。

专家介绍:陈卓铭 康复科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委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语言障碍中心主任,亚太听力言语、语言协会理事,第10界亚太听力言语语言国际会议主席。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学会语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听力语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学会理事,听觉与语言残疾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神经病学会老年痴呆学组委员

专攻神经心理和康复,在语言障碍的诊治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熟练脑血管病、脑外伤后遗症、儿童自闭症、脑瘫、癫痫及帕金森氏病等诊治,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尤擅长神经疾病的诊断及康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智力及行为障碍诊治。

(责编:陆伟祥 宣传科:温志勤 张灿城)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