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2/6 8:48:53

糖尿病是一类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治疗糖尿病方法也是不少人关注的健康问题,中医指出,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关系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肝气郁滞则气机升降输布紊乱,肝失疏泄则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清阳之气输布于周身而郁滞于血中,出现高血糖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反见血糖升高,进一步导致血脂、蛋白等其它精微物质紊乱,引起其它合并症。治疗以疏肝调气为主,顺肝条达之性以恢复其生理功能,肝气条达,气机调畅,精微得以输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

单味中药治疗法

单味中药具有生津止渴,恢复患者的胰岛功能及受体的亲和力,使血糖被充分吸收利用的作用。

仙鹤草:性味苦、涩、微温。效用:收敛、止血、降血糖、止咳等。取仙鹤草50克,沸水冲于杯中,加盖半小时,趁热服用,此方对糖尿病合并腹泻效果较好。

地骨皮:性味甘、淡、寒。效用:清热、凉血、泻肝火。取地骨皮10克,开水置于杯中,稍候服用。此方对于糖尿病人的多汗效果较好。

枸杞子:性味甘、平。效用:滋补肝肾。取枸杞子15克,开水冲于杯中,稍候服用。此方对于糖尿病病人的四肢无力、阳痿效用较好。

中医食疗治疗法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其膳食平衡观有以下特点:

①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

②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

③ 《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

④ 《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

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益肝肾、除烦止渴的作用,善治消渴。使用时可将苦瓜晒干研粉,温水送服:也可用苦瓜30 g,煎水代茶频服:或将苦瓜切成丝状,佐餐食用。

空心菜:空心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服有较明显的降糖作用,但体质虚寒者慎用。

绞股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黄酮类和人参皂苷,被誉为“南方人参”,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缺氧和降糖之功效,对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长期服用未见任何副作用。

蘑菇类:富含蛋白质、多糖类以及微量元素锰、锌、镁、硒和锡,有明显的安神降压、抗疲劳、增强免疫和降血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体形偏瘦的糖尿病患者。近年发现猴头菇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和葡聚糖,已证实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银耳、木耳类:含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索和多糖类,低热量,高营养,具有抗凝血、抗肿瘤作用。其所含的特异性酸性多糖体具有修复胰岛细胞功能和降血糖作用。

薏苡仁: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大米,而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为大米的3倍,还含薏苡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利尿和降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以尿多、肥胖为主要症状的高血压兼糖尿病患者。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健脾、散风通络之功效,入肾和肺经。黄鳝含有黄鳝素A和B,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已将黄鳝体内提取的这两种有效物质,制成降糖新药“糖尿清”。

亦可食用药膳:

苦瓜炒瘦猪肉:用新鲜苦瓜250 g,瘦猪肉100 g,共炒熟吃。

黄芪山药汤:黄芪15 g,山药30g,煎汤代茶,每曰3~5次。

芡实煲老鸭:用芡实100-~120 g,老鸭一只,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罐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调味服用。

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100克,将兔肉和枸杞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以 文火炖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至熟即可。

黄精膳丝:黄膳200克,黄精20克,黄精用水浸泡,切丝待用。鳝鱼丝用淀粉抓匀,下油锅中滑一下,捞出控油。放底油,放入葱,姜末炒香,倒入料酒,酱油,黄精丝,鲜笋丝,青椒丝,胡萝卜丝,一起煸炒,再加入以滑好的鳝鱼丝,翻炒均匀,点麻油出勺即可。

玉米须瘦肉汤:玉米须30克 瘦肉100克,煮汤,以盐调味。

西瓜皮花粉方: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半杯。

蚕蛹汤:带蛹蚕茧10个,水煎服,每日二次。

山药玉竹白鸽汤: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麦冬30克,白鸽1只。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责编:邓美如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