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糙,溃烂后疮口经久不愈或虽已经收口,每易因局部损伤而复发。此病俗称老烂腿。
那么臁疮如何检查和诊断呢?
臁疮的分期:
臁疮好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踝骨上9cm)之内外侧,患者多有下肢恶脉(静脉曲张)、慢性丹毒等病史,或久站久立工作史。多发于中老年人。依据发病过程,其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溃疡前期:小腿下段轻度肿胀,内臁或外臁处皮肤青紫瘀斑或红褐色,渐至皮肤粗糙,脱屑,色素沉着,苔藓样变,轻微瘙痒。
溃疡期:皮肤破溃、糜烂、渗液,若合并感染则渗流脓液,溃疡周围皮肤红肿坏死,当溃疡到一定程度,溃疡边界渐稳定,溃疡大小固定,周围皮肤红仲消退。有色素沉着,日久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创面肉色灰白,渗流恶臭脓水,疮面容易出血,病程较长,溃疡深度可达胫骨骨膜。
溃疡愈合期:若溃疡周围皮肤黑褐、粗糙苔藓样变逐步改善,疮面干净,出现鲜红色,则溃疡可逐渐愈合,形成疤痕。但周围皮肤仍干燥,粗糙,脱屑,色素沉着,青筋显露,如遇损伤仍会复发。
辅助检查:溃疡合并急性感染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疮面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正确选用抗生素。
臁疮的疾病进展过程:
一、 初起小腿轻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沉重感,局部青筋怒张,朝轻暮重,逐年加重,或出现浅静脉炎、淤积性皮炎、湿疹等一系列静脉功能不全表现,继而在小腿下1/3处(足靴区)内臁或外臁持续漫肿、苔藓样变的皮肤出现裂缝,自行破溃或抓破后糜烂,滋水淋漓,溃疡形成,当溃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边缘趋稳定,周围红肿,皮肤厚硬,或日久不愈,或经常复发。
二、 后期疮口下陷、边缘高起,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滋水秽浊,疮面周围皮色暗红或紫黑,或四周起湿疮而痒,日久不愈。继发感染则溃疡化脓,或并发出血。严重时溃疡可扩大,上至膝下到足背,深达骨膜。少数病人可因缠绵多年不愈,蕴毒深沉而导致癌变。
三、小腿结核性溃疡多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皮损初起为红褐色丘疹,中央坏死,溃疡较深,呈潜行性,溃疡边缘呈锯齿状,溃疡内流出稀薄脓液,周围皮色紫暗,长期难愈。疮面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亦可培养出结核杆菌,有助于鉴别。
四、小腿癌性溃疡可为原发性皮肤癌,可由臁疮经久不愈,恶变而来。疮口状如火山,边缘卷起,不规则,质硬,呈浅灰白色,溃疡面易出血。溃疡面活体组织切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臁疮的鉴别诊断:
1、结核性臁疮
常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皮损初起为红褐色丘疹,中央有坏死,溃疡较深,呈潜行性,边缘呈锯齿状,有败絮样脓水,疮周色紫,溃疡顽固,长期难愈;病程较长者可见新旧重叠的疤痕,愈合后可留凹陷性色素疤痕。
2、臁疮恶变
可为原发性皮肤癌,也可由臁疮经久不愈,恶变而来;溃疡状如火山,边缘卷起,不规则,触之觉硬,呈浅灰白色,基底表面易出血。可向周围浸润扩展,或向远处转移。
3、放射性臁疮
往往有明显的放射线损伤史;病变局限于放射部位;常由多个小溃疡融合成一片,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夹杂有小白点,损伤的皮肤或肌层明显僵硬,感觉减弱。可深达骨骼,肌腱骨质外露,极难愈合。
7辨证分析本病多由经久站立或担物负重,以致下肢络脉失畅,局部气血郁滞,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腐烂皮肉而成。下肢皮肤受伤,虫咬以及湿疹等,常为诱发因素。其特点是溃疡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
臁疮的中医辨证:
本病好发于小腿臁骨下1/3处,内侧多于外侧。发于内侧者,是足三阴经所主,为湿毒凝滞,气血瘀阻而成;发于外侧者,是足三阳经所主,为湿热结聚而成。本病不论发于内侧或者外侧,都应该及时治疗,病久难愈。
1、初期 患者先痒后痛,继之红肿成块成片,骚婆溃烂,时流脓水,形成溃疡,色紫暗,舌苔黄腻质红,脉缓。
2、溃后 溃后日久不愈,溃疡色紫暗,四周皮肤紫黑,创口下陷,边缘突起如缸沿,疡面灰白,四周起白沿,时流灰黑色或者绿色脓水,夏日蚊蝇追逐,不胜烦恼。冬天气候寒冷,气血瘀滞更甚,脚肿晨轻幕重。碰伤极易出血,病久可办伴发湿疹、色素沉着等。本病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见臁骨外露,亦有损骨者,应及时使用臁疮生肌液进行正确治疗。极少数多年不愈,可演变成皮肤癌。
若本病疡面转红,脓水变稠,为将愈之佳兆。本病夏重冬轻,外侧较内侧者易于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