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是一种错构瘤,常位于皮下,偶见于黏膜下或体内器官。囊肿位置不同,囊肿内可包含不同的成分,如牙齿、指甲和软骨样或骨样结构。发病年龄早,多见于婴儿。皮损为直径1~4cm的皮下结节,其表面皮肤可活动,但基底常粘连固定,质较软,有波动或面团样感。一般增长缓慢。最常见部位为眼周。那么,如何检查发现皮样囊肿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囊肿为单房,囊壁较厚,类似完整或不甚完整的皮肤结构。最内层为角质层,其余各层为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及真皮层。真皮组织可见有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组织。囊腔内可见皮脂、上皮碎屑、毛发和较黏稠液体。卵巢皮样囊肿(囊性畸胎瘤)或腹内播散性皮样囊肿囊腔内包含甲、毛发、软骨或骨成分。囊壁包含皮肤附属器结构如毛囊、小汗腺、大汗腺,偶尔可包含牙齿或神经。
皮样囊肿需做的检查项目
1、颅骨平片: 颅骨平片可见圆形骨缺损或局限性骨质侵蚀,这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2、脑血管造影: 可显示正常血管移位等占位性病变的表现。
3、CT: 皮样囊肿由于含大量脂肪,平扫时可呈低密度区,CT值达-100Hu,有时可有钙化,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影。一般边界清楚,偶有呈高密度者,CT值在20Hu以上。强化扫描一般无增强。肿物密度不均,可有脂肪密度区,相邻骨壁可凹陷或缺损。眶腔扩大少见。
4、MRI: 皮样囊肿呈短T1,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5、B超表现:眶内混杂回声圆形或椭圆形占位,边界清楚,可见强回声光团,透声性强,可压缩。
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
应与脑膜膨出鉴别,它多发于眶内上角位于骨缝处,固定于眶骨不能移动,有搏动,压迫肿物可缩小。
应与粉瘤相鉴别,位置深者不易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