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性疾病,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本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夏秋季节、入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暴发流行。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多合并结膜下出血,严重者有角膜损害及耳前腺肿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怎么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原因?以下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方面分析该病的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CA4v)变种。两种病毒形态相同,皆为球形,直径20~30nm。蛋白质衣壳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有32个子粒,无外膜。病毒耐酸、耐乙醚,对—般常用消毒剂、脂溶剂抵抗,对紫外线、氧化剂、高温干燥敏感。临床中用的75%酒精消毒是最可靠的消毒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
1969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首次暴发流行于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并迅速蔓延到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度以及欧洲的—些国家。恰好阿波罗11号月球着陆成功归来,所以又有阿波罗病的绰号。当时本病流行全世界,1971年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省市暴发流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通过接触传染,其次是经水传播,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如游泳和洗面水等)→健眼的传播。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