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因经历了长时间的头昏、头痛、黑朦、视力减退及患侧肢体在活动时出现的麻木、乏力、感觉异常、疼痛、苍白等表现,他们对治疗方法抱有期望,但又担心治疗效果不好,预后不理想,往往会存在一些心理负担。针对上述情况,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放置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并利用图板、宣教手册等方式讲解支架置入的过程和可能放置的位置,让他们直观地了解手术的过程,并告诉他们在手术中和术后应注意的问题,以消除疑虑,取得患者的合作。
由于SSS所特有的临床症状,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嘱其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少头晕发作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同时告诉患者适量减少患侧上肢的活动。对于本组患者本身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控制到相对稳定的程度。每日2次定时测量双上肢脉搏和血压,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等。
术后护理
体位 手术结束后回病房,患者平卧位,股动脉穿刺侧下肢制动,保持伸直,防屈曲,由于术中应用肝素,在测量ACT(白陶土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50 s后可拔除鞘管,拔管后腹股沟压迫15~30 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8 h。术后因平卧时间长可致全身肌肉紧张、腰背酸痛、下肢麻木等不适症状,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可在术侧腰部垫一软枕,术后12 h可协助侧卧(但术侧肢体仍伸直、制动),以减轻不适。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操作时首选穿刺的动脉为股动脉,由于术中应用肝素,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是十分重要的,应每15~30 min巡视1次患者,注意伤口敷料情况,有无渗血、血肿、淤斑,敷料潮湿及时给予更换,发现渗血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并告诉患者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防腹膜后血肿造成的休克等症状。
密切监测血压情况 本组有18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高压波动在170~210 mmHg,低压波动在95~110 mmHg,由于介入治疗时,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情绪,再加上介入治疗使患者的循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易造成血压波动,所以术后对血压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如出现血压升高,首选药物为硝普钠,剂量为1~1.5 μg/(kg·min),也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在应用降压药物期间需严密观察血压,每15~30 min测量1次,以良好的控制血压,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患肢的观察 每15~30 min观察1次患者上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情况,对比穿刺侧与对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等,并做好记录。本组有1例患者回病房后发现上肢远端缺血较术前严重,诊断为肱动脉血栓形成,可能系肱动脉穿刺后包扎过紧所致,经手术取栓后完全恢复。另1例穿刺部位发生假性动脉瘤,原因是肱动脉反复试穿后,包扎不当所致,采用非手术方法局部加压治疗后痊愈。
抗凝祛聚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直接关系手术成功与否,术后12 h~3天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终身服用,如波利维、抵克力得或肠溶阿司匹林。在使用抗凝药物的同时严密观察出、凝血情况,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调整剂量或止血治疗。
出院指导
一般指导 首先嘱患者戒烟,因烟碱使血管收缩、血液黏度增加,烟草中的尼古丁吸收后可刺激小血管引起血管痉挛,产生缺血。其次,要注意饮食结构,通过合理膳食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告诉患者低脂、清淡饮食为今后的饮食方向。
服药指导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终身服用小剂量抗凝剂,要使患者能够坚持服用,不仅要交代清楚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等,更重要的是要向患者交代服用药物的目的及重要性,避免间断不规律的用药,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3]。要教会患者在服药期间如何观察自身有无牙龈出血、血衄、皮肤有无淤点、淤斑,女性患者有无月经量过多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及时调整用药量。
定期复查 术后首月门诊复诊1次,1年内每3个月复诊1次,1年后每6个月复诊1次[4]。主要检查内容有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多普勒超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