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丘疹也被称为“白色痤疮”,是一种起源于发表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的猪留性囊肿,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亦可发生,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常见于皮肤外叶啉症或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损害中,也可发生于带状疱疹之水疱后,有些患者有遗传因素。
栗丘疹的临床分型
1、原发型:从新生儿开始发生,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损害可自然消失。
2、继发型:常在炎症后出现,可能与汗管受损有关。可在阳光照射后,二度烧伤后,大包性表皮松解症后,迟发型皮肤外噗林症后,包性扁平苔藓后,包疹样皮炎后,天包疮后,类天包疮后和X线照射后等情况下发病。
栗丘疹的病理诊断
组织病理示为表皮样囊肿,囊壁由多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囊腔由排列成同心圆的角质细胞所填充。
栗丘疹的治疗方法
本病为良性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只是会影响美观。通常不需治疗。
局部治疗:以75%酒精消毒,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再挑出白色颗粒即可。或用细针作轻度电干燥法。疗效多数较理想,无须再用其他方法。若反复发作,再次挑出即可。治疗时注意消毒,勿挑得太深。若自行挑除有困难,或不能保证彻底消毒,可由医护人员来治疗。因病变仅局限于表皮,一般愈后无痕迹。粟丘疹与粉刺可同时存在,因此,更需仔细辨别。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