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
治疗消渴的饮食疗法:
(1)猪胰煲淮山:猪胰1具,山药30克,同煲汤,加盐调味服食。
(2)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克,猪瘦肉1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去玉米须服食。
(3)猪胰粉:猪胰适量焙干,研成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水送服。
(4)松树二层皮60克(干品,老大松树为佳),猪骨适量,共煎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