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

转载 来源: 康路网 2013/9/24 7:42:10

近日,网上报道称“13岁少年电梯内撩少妇裙”的消息一时间引起广大朋友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儿童性行为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激烈争论的议题。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进13岁少年电梯内撩少妇裙事件,以及进一步了解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的内容。

事件回顾

13岁的南平少年小淘(化名)暑假到福州姑姑家走亲戚。

前日下午,小淘做了一件让亲属们感到非常意外的事。在与一女子同乘一部电梯时,小淘突然撩起对方裙子,摸了一下其臀部,气愤的少妇在扇了小淘几个耳光后报警。对此,教育专家称,13岁少年正处生理冲动期,需多加关爱引导。另外,在事情发生后,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专家释疑:孩子自我管控能力差

13岁孩子伸手触碰女性臀部,这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昨日,就此事,记者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分析,孩子目前年龄正处生理和思想的冲动期,对异性存在着好奇和幻想,而自我管控的能力相对较差,于是做出了这样的行为。

专家说,按照现在的社会环境,性生理的成熟,远远早于性心理的成熟,这名少年出现这样的举动,应该是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

专家建议:护好孩子自尊及时疏导

专家建议,目前,不能再次伤害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因为人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是相联系的,如果自尊心损害了,孩子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家长[微博]应找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对这名孩子进行疏导。

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

有资料载,日本文部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的封面是一名妇女分娩的情形:产妇分开大腿,一个婴儿的脑袋钻出产道。这张图片直观地回答了许多儿童爱问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有调查显示,新加坡儿童在1岁时就开始有男女性别意识。有的女童看到男孩的生殖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教师会耐心地告诉她简单的生殖知识,并不会遮遮掩掩。

同时,性教育也要适度,否则会事与愿违。英国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体系发展得最好。其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性特征、性健康以及两性关系的知识,也包括性道德与情感发展的教育,而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还设置了不同的必修课程。然而,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英国现在已成为欧洲16岁以下青少年怀孕以及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毫无疑问,青少年性心理困惑、性行为失范这一尴尬局面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我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规律,并克服性教育渠道的单一性,进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我们也要改变“唯性而教”的错误认识,要把性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达尔文是一个敢于冲破世俗偏见的人。他在“性”被列为禁区的时代就有步骤地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性教育。达尔文的二女儿曾回忆说:

“妈妈最后一次怀孕时,我还不满8岁,爸爸就抓住这个机会对我们进行教育。他告诉我们妈妈为什么会‘生病’。此后他还给了我一本书,我读完以后,开始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由此我想到,当今社会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要早作打算,而且我们的教育要理直气壮、科学、艺术。周总理曾郑重提出,应当在男孩子首次遗精之前、在女孩子初潮之前,将性知识教给他们。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国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了。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13岁少年电梯内撩少妇裙和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的相关内容。在这里小编温馨提示:在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广大父母朋友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尤其是性教育和性心理方面等。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积极迎接新的美好未来。

(责编:方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认知能力?

儿童期的性别认知,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很重要。此时期错误的性别认同,易使孩子的性心理发生扭曲,继而产生性倒错,长大后,甚至可能发生性变态。 三岁前是儿童形成性别认知的关键期,家长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①重视性别差异。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的男女用品,区分不同的颜色花样。在美国,尚且抱在怀中的男婴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装三角裤,尽管三角裤里还裹着纸尿布,但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男孩。 ②识别男女厕所是性别教育的必修课。利用上街、逛公园或在其他公共场合的机会,教孩子识别男女厕所的不同标志,强化他们的性别意识。 ③进行性别特征教育。例如,教导男孩要有男子气概,要勇敢、坚强;教导女孩要细心、温柔、文静等。 最后,要指出儿童正确的性别认知是在双性环境里,两性交往时,与异性不断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所以,专家特别强调家庭、幼儿园双性别和双性别的影响。

Q:小孩的性心理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你好。大人应该制止这种情况。培养他良好的爱好。

Q:儿童心理教育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有位家长说:“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像这样的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