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理调节及药物治疗

转载 09月11日 来源:爱爱医

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心脏,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发病时多有情绪烦躁、焦虑、紧张,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总是担心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心血管以外的疾病和后遗症,疑虑重重,内心忧郁过重等等。

这些心理负性因素会使患者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升高,使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对冠心病的康复非常不利,不但影响药物疗效正常发挥,还会诱发病情加重。

据统计,有1/3~2/3的心肌梗塞病例发作有诱因,其中的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疲劳最为多见。所以要及时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医生还应帮助患者认识冠心病的病因、对身体的危害、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康复,消除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消除不正常心态,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尽力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其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医生与患者在心理上要达到最佳沟通,除安抚其情绪外,还应调整其心情,在情感和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使患者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冠心病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自我改善心理状态,确实消除焦虑、烦躁、情绪激动、药物依赖心理等,以使心情平和,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这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更好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使之达到最佳心理和生理效应,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得了冠心病后如何合理用药是广大病人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当然,合理用药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能坚持正确用药,则可大大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使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发生率明显减少,从而达到减轻病情、改善症状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来源·爱爱医

>>>推荐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守则

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凶手

饮食与运动可治胆固醇高


(责编:郭睿璇 )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