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夏末初秋湿重吃不消

家庭医生在线 2013/8/14 8:05:07

夏秋之间天气湿热,潮湿闷热的南方更为尤甚,这个时候人体内积聚的湿气重,常常让人感到乏力,无精打采相当吃不消。因此初秋夏末,养生之道在于给身体祛湿。

夏末秋初身体易积湿 中医三大祛湿食谱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养生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白术陈皮猪肚汤

功效:健脾燥湿开胃。

材料: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猪肚洗净飞水,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2500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然后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猪肚甘,温,功效补虚损,健脾胃。故此汤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项:本汤性温,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

功效:清热下火、祛湿润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少许,鲮鱼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养生功效:赤小豆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解毒脓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虚火、生津止渴;鲮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其味道鲜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作用。故此汤尤其适用于湿热内蕴症见长热毒痈疮、舌红苔黄腻之人服用。

除了喝汤消暑祛湿外,炎热的天气下还可以用姜达到效果。

姜暖脾胃能消暑

姜可做姜汤、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中,有一款驱寒功能能较强的药膳——生姜红枣粥(生姜丝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现象的人,不适合食用此粥。


(责编:朱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秋季应如何保健养生,有什么保健的方法?

1、注意早睡早起忌熬夜 秋季一到,随着日照时间改变,作息时间也需做出相应调整。秋季中,日常起居生活应该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2、秋季养生 切忌剧烈运动 夏季运动有助于气血向外而顺应夏季“长养”之气,秋季养生运动则应适当调整而不至于影响气血的内收。因而,秋季运动需讲究适度有节,切勿剧烈运动,运动时长一般为半小时左右。秋季养生运动项目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常见的运动项目有跑步、爬山、散步、登高、踩单车等。 3、秋季养生 中医拔罐祛湿不宜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中医养生,比如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拔罐来达到祛湿的效果,但是秋季养生并不可过多过频,因拔罐时气血有所耗散,秋季以收养为主,拔罐应适当减少。针灸跟按摩保健项目则可以根据个人机制进行选择。

Q: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秋燥分温燥与凉燥。初秋时夏季暑热渐退,但余邪未尽,燥与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已近寒冬,天气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从而引发一系列秋燥症状。 除了日常多喝温水以外,可以通过食疗来预防和调治秋燥。平时宜选择如百合、沙参、玉竹、麦冬、天冬等滋阴润燥的药材,搭配瘦肉、猪骨、红萝卜、荸荠等食材制作药膳。 常见的家常食谱有:雪耳雪梨汤、苹果雪梨煲猪骨汤、莲子百合鸡蛋糖水、板栗莲子猪骨汤等。专家建议,每种药膳一般建议放两三种药材较好,还可根据个人需要适当添加淮山、枸杞、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材。

Q:秋季养生进补的原则是什么?

由于秋燥伤津,人体急需补充营养来对抗燥邪。中医认为,春季“升补”、夏季“清补”、长夏“淡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在四季五补的相互关系上,秋季应以“平补”为原则。不少常见的食材都是平补佳品,如花生、莲子、芝麻、核桃、红枣、桂圆等,皆具有清润滋阴功效的食材,能帮助人体安抚秋燥带来的损害。 暑气虽慢慢消退,但夏季给人体带来的损耗尚未恢复,人体脾胃功能较弱。此时,若急于进补,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的不适。进补前应先给脾胃一个调整期,可进食如鱼类、瘦肉等易消化的食物,辅以山药、芡实、莲子等健脾开胃的药材。调理好脾胃功能可避免出现不耐受反应,让进补事半功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