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的塑化剂又强势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这一次波及的是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保鲜膜,你能否想象每次使用保鲜膜,其实就是为自己增加多一分塑化剂?他换了一次马甲又回来了,这次你准备好了吗?
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百姓餐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于昨日发布报告,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在加热食品时,这种物质会加速释放,影响内分泌系统。对此,专家呼吁尽快出台PVC保鲜膜国家标准,并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
塑化剂究竟是什么?
塑化剂,英文为Plasticizers,又称增塑剂。塑化剂种类有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塑化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韧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体泥灰、水泥与石膏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据相关专家介绍,塑化剂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
根据我国台湾省《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这样的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塑化剂的危害大揭秘:
说起塑化剂的危害,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其实过量的塑化剂对任何人都有害,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对幼儿的危害更大。据专家研究分析,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性激素),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是一种毒性化学物质。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2011年5月30日,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这是她30年来看过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起云剂本身没有问题,是有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起云剂配方中,才造成这次塑化剂风暴。
幼儿使用后果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塑化剂进入人体内能排出吗?
实验显示,进入人体内的塑化剂可以被人体排出,证据表明DEH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塑化剂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地下降。
实验:微量塑化剂不足为惧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言论,称使用一次性纸杯或者塑料杯盛热水时,要把第一杯水倒掉,因为杯子受热后会释放出塑化剂,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这种说法可信吗?昨天,记者在某公司北京分析中心进行了一组实验。实验证实,无论是一次性纸杯还是一次性塑料杯,无论是第一杯水还是第二杯水,都检出了微量的塑化剂成分。其中,用PP材质的一次性软塑料杯盛热水时,水中的塑化剂含量要略高于一次性纸杯和PS材质的硬塑料杯。但同时,实验数据也显示,无论使用哪种材质的一次性杯子,水中的塑化剂含量并未超标,且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因而不必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