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广东每年约4400人溺亡

转载 来源: 南方网健康频道 2013/7/15 18:01:28

7月是溺水死亡最多的季节,进入炎炎夏日,水上活动也多起来。近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疾控中心获悉,根据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2006-2010年的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溺水死亡是5-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

该项监测覆盖全省疾病监测点的10个县区,包括城市地区(广州越秀、珠海全市3个区)和农村地区(云浮云城、汕尾城区、韶关南雄、梅州五华、江门台山和肇庆四会)。

广东每年约有4400人溺亡

在这10个监测点里,2006-2010年这五年发生溺水死亡共1114例,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7:4,而城市农村的比例约为3:8。据省疾控中心估计,广东全省每年因溺水导致44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少年。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年的死亡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平均降幅为9.26%。

溺水不是意外事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省疾控中心表示,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溺水往往发生在中午或下午放学途中,学校和家长在这段时间要特别加强监护。

数据显示,农村溺水死亡率为5 .21/10万,高于城市的2.15/10万;男性溺水死亡率高于女性一倍左右。夏秋为溺水的高发时段,其中7月份溺亡比例最高。省疾控中心称,日均气温、低年龄、农村、文化程度、学生是意外溺水的危险因素。

农村的意外溺水占96.09%

从溺水的年龄分布来看,死亡高峰分别为0-14岁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中前者的死亡率高达7.66/10万,超过伤害死亡比例的一半,占了56.61%,占总死亡比例的两成左右。数据显示,溺水死亡是5-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

不过在溺水原因上,城市和农村有一定差别。农村的意外溺水为绝对主导,占了96.09%,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基本全部都是意外溺水。而城市的意外溺水比例只有七成左右,溺水自杀占了15.2%,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中,60岁以上的老人溺水自杀比例最高,占了近三成。

江、河、湖、海等开放性的天然水体为主要的溺水地点,占了七成左右,只有0 .62%的溺水地点在游泳池,另有0 .60%的溺水发生在浴盆/桶。

2006-2010年监测数据

溺亡人数共1114名,其中男女比例约为7:4,城乡比例约为3:8

广东每年4400人溺亡,多为少年儿童。但年平均降幅为9.26%

从溺水年龄分布看,死亡高峰是0-14岁和70岁以上的群体

农村意外溺水者占96.09%,而城市溺水自杀者占15.20%

南昌三兄妹戏水全溺亡 暑期小孩如何防溺水

4小学生救落水同学溺亡 敲响水域安全警钟

2个月大婴儿游泳时溺水 套颈游泳圈安全吗?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重庆8名小孩子溺水,是教育的问题,还是防护的问题,如何杜绝?

教育和保护都有责任!最近雨水增多,溺水事件频发。希望家长不要只看娱乐新闻。他们必须看一些社交新闻,让他们的孩子看。告诉他遇到危险的事怎么办,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让孩子单独去玩,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玩,只有多教育孩子提醒孩子才能杜绝危险。学校还应该向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特别是在夏天雨水增多的时候,防患于未然。

Q:浙江那个两个小伙子救人遇难的,为啥救人的反而上不来了?

众多报道中提到:“轻生女被送到岸边时,她双手扒着河边杂物,本能地双脚用力一蹬上岸,然而,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本来就筋疲力尽的胡浩强、陈庚,被冲向河中心,河水淹没头顶,慢慢下沉...”落水被救者本能的求生行为可能会为成为救人者的致命一击。所以这个事件中,下水救助溺水者时,要从溺水者的后方游过去。从后方用手肘托住溺水者的头部或挽住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到岸边。拖上岸的时候,当溺水者抓住岸边的东西后,施救者要优先上岸,从岸上施救或是让岸上的人帮助施救。水上救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活,并不是会游泳就一定会救人。救人者应该先寻求岸上救助,然后再选择下水救助,最好寻求多人一起,并且掌握正确的救人方法。如果能够现场寻找到一些简易的工具就更好了。水中救生也有基本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救援者自身的安全,其次是救援团队其他同伴的安全,然后考虑的才是溺水者的安全。

Q:怎样防溺水

溺水是一件非常可怕而又危险的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让你丧失生命,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溺水。如下:①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尤其对于偶尔运动一次的人,必须做到充分热身后在下水。②不要独自在河边、水塘边玩耍,远离无人的湖边,尤其是小孩子,即使人多也不能在没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在水边嬉戏。③不会游泳者,不要进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尤其不要在野外游野泳综上所述,游泳是一件存在风险的事情,我们要采取正确措施,做好充分准备,避免溺水的危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