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27 14:06:24

两个小孩由于无知犯下大错,是孩子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教育缺失导致的?孩子们已经对性知识有求知欲望,家长们还想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吗?性教育要从小抓起,儿童时期开始,宜早不宜迟。 
 
  曾经有个很轰动的事件,云南省一个山区家庭里,一个很平常的日子,13岁的阿娣和16岁的表哥中午从田间回家歇息,饭后趁家里大人都不在,两个孩子玩起了游戏,平日朝夕相处的表兄妹两人原本就在花季年龄互相爱慕,那天玩着玩着就互相触碰了身体,接着就脱下了衣服,看着彼此不一样的身体,两个孩子凭年少好奇而继续“游戏”,根本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一年后,阿娣生下了一个孩子,在怀孕的10个月期间他们也没有感觉到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孩子的出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一时间一个新鲜词语出现在大家面前:儿童性教育。

  分析

  两个孩子的错误是无心的,但是留给成人的问题却是需要认真反思的:为什么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入读小学几年了,连导致怀孕的行为都不知道,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缺失吗?国人向来避讳的“性”不能再遮遮掩掩地被隔离于儿童之外了,给孩子们传导性知识、普及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今天第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家长都会被问到的:妈妈我从哪里来?请家长们正确回答!

  “性教育”决不等同于“性交教育”或“器官教育”。它是全人教育的一环,目的在于使孩子身心健康、自信自爱、尊重异性。所以,了解幼儿性心理,对幼儿性教育有重大意义。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感到舒服的器官。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这里所说的学龄前主要是指3—6岁幼儿。这时候随着身体发育,他们会发现身体感觉最好受之处是生殖器官,出现抚弄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即刚才所提到的性器官欲期。 
 
  这一时期孩子好奇心旺盛,正处于试图独立的学习阶段。然而几乎也要受到来自大人的压抑。事实上,孩子这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的引导。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学家玛丽考尔特博士强调说,“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的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性教育开始的关键时期是3—5岁,这一时期内接受性教育,对受教育者一生的“性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或深刻影响。

  由以上论点可见,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不应是赶潮流、走过场,儿童确实有知识渴求,如果我们早点认识到对少年儿童普及型知识的重要性,本文开头的那个由无知引发的错误也不会发生了,家长们应该从儿童出生时候起就有教育规划,把性教育明确列入到家庭教育中来。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现在社会开始重视孩童的性教育了,要在孩童几岁的时候开始教育...

一般上小学开始学校就会进行性教育了,在家里面父母也要及时的告知孩子,男女有别,并且如果是女孩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太乱了

Q:三岁的BB怎么性教育呢?BB是全托的,怕在幼儿园会受到伤害。

其实这个时间段要通过从小的教育,比如刚刚认清楚爸爸和妈妈的具体区别,也要让平时养成穿小内裤,做好自我的保护和防护措施和意识。

Q:性教育是科学教育还是道德教育

(1)应丰富孩子的生活,使之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各种爱好,使孩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上,如绘图、玩智力游戏等。(2)尽量减少环境中诱发性活动的刺激,父母自己行为应检点。孩子的内衣内裤应宽松些,不要让孩子从事有可能刺激性感区的活动,如爬树、抱枕头等。(3)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父母可适当地传授一些性的常识,在平时的谈话中要多加引导,可运用比喻、讲故事等方式来说明男女方面的事情。(4)如果孩子确实克服不了这种不良习惯,影响了正常生活,家长应与医生联系,共同查找根源,消除隐患。对于儿童的性提问,家长应因势利导,要做到以下几点:(1)父母应采取自然、温和的态度,坦诚回答,不要欺骗,也不要详细回答。(2)父母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的生殖器,并告诉他们如何保护它,不能随便玩弄。(3)回答应该坚决、果断、明了,不要引申,不要联想。(4)父母应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总之,在回答孩子性问题时,家长要在语言、表情上要恰到好处,自然大方,让孩子感到这些问题很普通,不值得深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