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损害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低视力的定义及现状
低视力,是指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但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者。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发现单纯视力残疾的患病率达0.94%,加上多重残疾中的视力残疾者,视力残疾的患病率达到1.53%。以这一结果推算,我国单纯视力残疾的人数达1230.91万人,如果包含多重残疾者达2003.50万人。如果以其中80%的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而提高视力来推算,我国至少有低视力患者40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至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18年间,视力残疾人数增加了165%。
是什么,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朦胧?
常见低视力的病因分析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低视力病因,发达国家以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视力残疾的首位。就传统低视力的定义而言,全球的首要病因是白内障,而日常生活视力中的低视力,主要病因则是屈光不正。张士元教授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对1579316人中双眼盲与低视力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盲人患病率0.43%;低视力患病率0.58%。结果显示,盲和低视力的首位病因均为白内障。低视力患者中白内障占49.83%,其次为屈光不正及弱视(14.98%)、沙眼(9.55%)、角膜病(8.45%)及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16%)。
要怎么做,才能让世界逐渐清晰?
低视力诊断标准
弱视、低视力、盲都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疾病,少数中、重度弱视虽经长期治疗视力仍低于0.3则可归入低视力范畴;低视力与盲两者大致区别是视功能损害程度不等外,低视力如何诊断?
低视力康复程序
导致低视力的疾病很多,但这些患者经治疗和验光,视力仍无法满足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充分发挥低视力患者的残余视力,可以提高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助视器的分类
可以改善低视力患者活动能力的任何一种装置或设备均称助视器。助视器能使低视力者看清楚原本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东西,大大提高其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使其更具自信心和独立性。
低视力儿童 亟待更多关注
中国每分钟增加三个“低视力”儿童
在中国,大约每分钟就会增加一个盲童。而每分钟增加的“低视力”,却多达3个。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低视力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在学校读书,受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待遇,但仍然有很多国家会将低视力人群列为盲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视力残疾的认识和康复需要有个转变的过程,如何帮助低视力儿童,减缓低视力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低视力康复 点亮希望的灯
解读“边缘人”的惶惑与渴望
或许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只知道有盲人不知道有低视力者。低视力者普遍处在却被忽视,人们对他们的关注甚至不如一目了然的肢残者。他们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盲人朋友把他们当成明眼人,而明眼人朋友又把他们当盲人。国家对包括盲人在内的重度残疾人有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低视力者却没有;对盲人有许多职业培训,对低视力者也没有……
关注低视力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眼保健水平不高,因此存在着大量的低视力患者。关注低视力的防治和康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但有利于减少低视力患者由于视觉损害对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功能性影响,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眼科事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从传统的疾病防治领域向着视觉康复领域拓展。目前,己有多种低视力的康复手段,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中国低视力康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几年来,全球越来越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低视力和盲就是眼科中的弱势群体。中国的低视力康复机构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及医疗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农村的患者对该服务则闻所未闻。不只是患者对低视力康复机构不了解,许多眼科医生对此也不甚了解,致使他们对该类患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给患者提供合适的医学建议。
策划:杨金梅
编辑:杨金梅
设计:敖果、王勇
技术:张熙、周捷
监制: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