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中国低视力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低视力不仅影响了患者本人,也影响了整个家庭,使他们无法正常有序地生活,加上经济方面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父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中国的家庭模式正悄悄地发生变化。一旦老年人患上眼疾,视力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孩子不在身边,社区又无法提供相应的救助。如何让老年人重拾信心,能够再次独立地生活呢?
近几年来,全球越来越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低视力和盲就是眼科中的弱势群体。中国的低视力康复机构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及医疗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农村的患者对该服务则闻所未闻。不只是患者对低视力康复机构不了解,许多眼科医生对此也不甚了解,致使他们对该类患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给患者提供合适的医学建议。现在,中国的低视力康复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是只要通过各方的紧密合作,必然能够成功。在成功的路上,低视力康复事业会遇到许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庞大的低视力患者数量以及他们对“低视力康复”的不了解。如果让这些患者都能重新面对生活,康复工作者则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心血去训练、教育他们。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为了低视力康复事业的进步,相关工作者应加强与眼科医生的沟通,大家共同来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那些视力低下的患者来说,发生了低视力并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一个新挑战的开始,低视力康复能让他们重新面对生活。那么对于眼科医生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管就诊的低视力患者视力如何,都需转诊至低视力门诊。医生有责任让每位患者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会给他们提供服务。长久以来,业内有这么一个错误观念,“对于全盲的患者来说,医生也无能为力”,其实不然,通过低视力康复机构的训练,开发出患者的潜力,他们不仅可以在家安全地独立生活,还能走上大街,参与社会活动。
国家卫生管理部门的参与及社会上一些基金的资助是低视力康复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低视力患者由于视力的原因,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经济状况较差;但是用于低视力康复的往往是一些费用相对较高的器械,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支付不起的。面对庞大的低视力人口,任何一个医疗机构都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医疗费用,因此,拥有国家与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
对于长时间使用助视器械后引起的疲劳等不适,康复工作人员也应该事先告知,并提供缓解的方法;定期的随访、个性化的医疗及心理辅助治疗也是让患者从低视力康复工作中充分受益的关键要点。
我们相信,在充分汲取全球相关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低视力康复事业将会结出美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