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讲究

2017/2/16 13:44:29 举报/反馈

胰岛素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不同的注射部位会有不同的吸收速度,继而影响血糖控制,所以,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很有讲究。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

糖尿病专家介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处。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

有时,一些医生会主张患糖尿病多年的朋友,最好不要在腹部外的部位注射胰岛素。那是因为这类病人的抵抗力较差,感染后需要在臀部等注射抗生素,所以应该将这个位置留给抗生素使用。

而从各个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速度来讲,腹部吸收最快,大腿、臀部、上臂较慢。如果是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首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是晚上注射的基础胰岛素,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的,建议选用大腿、臀部或上臂注射,以免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但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具体部位,要根据病人自身情况确定注射部位。

提示:运动前最好不要注射胰岛素

专家提示,如果糖尿病患者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活动肢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洗热水澡或按摩可以使胰岛素在注射后很快起效。如果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可选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以免因胰岛素不易通过变厚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糖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胰岛素都应注射到皮下组织。既不是皮层内,也未到达肌肉里,如果注射过深,不仅增加剧痛感,还会使胰岛素被迅速吸收,增加低血糖风险。另外,糖尿病患者注射的部位也最好经常轮换,大概两周内也不要使用同一点注射胰岛素。避免局部皮下形成硬结或皮下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它。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胰岛素的注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皮下组织是吸收胰岛素的最佳部位。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加大血糖的波动,增加注射时疼痛感。  (2)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确保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8毫米的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应避免用所有的手指一把抓,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3)选择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  (4)轮换注射部位: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在皮下硬结上注射胰岛素会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所以平时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即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的重复应间隔1个月以上。  (5)避免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因为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而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组织释放局部生长因子,这种局部生长因子和胰岛素一起促使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此外,重复使用的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还会引起注射疼痛、针头堵塞、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及影响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重复使用的针头的针尖部位呈弯钩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30℃或2℃)及剧烈晃动。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匹配。

Q: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还没有其他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它。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治疗效果,胰岛素的注射技术非常重要。研究显示,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人体吸收胰岛素的最佳组织:皮下组织是吸收胰岛素的最佳部位。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如果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加大血糖的波动,增加注射时疼痛感。  (2)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为确保将胰岛素注射在皮下,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或8毫米的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风险。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应避免用所有的手指一把抓,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3)选择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注射部位参与运动时会加快胰岛素的作用,打球或跑步前不应在手臂和大腿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腹部注射一般不受四肢运动影响。  (4)轮换注射部位: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在皮下硬结上注射胰岛素会使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所以平时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即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的重复应间隔1个月以上。  (5)避免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因为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而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组织释放局部生长因子,这种局部生长因子和胰岛素一起促使皮下脂肪硬结的产生。此外,重复使用的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还会引起注射疼痛、针头堵塞、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及影响注射胰岛素的准确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重复使用的针头的针尖部位呈弯钩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勿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和胰岛素注射器!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应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30℃或2℃)及剧烈晃动。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匹配。

Q:胰岛素有什么分类?

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可分为两类:一类起中效或长效作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另一类起短效或速效作用,以控制餐后血糖。然而,以中效胰岛素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尚有不足。中效胰岛素注射后6~8小时,会出现作用高峰。中效胰岛素,一般需在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晚餐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在夜间2~3点时,正处于作用高峰。这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夜间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更久、更平稳:改变中效胰岛素结构而制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可弥补中效胰岛素作用的诸多不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可长达24小时,而且其作用平稳,没有峰值。在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短、速效:本身结构复杂,注射后容易自动地形成六聚体。只有六聚体解聚,变成单体后,胰岛素才能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因此,短效胰岛素注射后,需半小时才能起效。这意味着,病人必须在注射胰岛素30分钟之后,才可进食。另外,短效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是注射后的2~4小时。而人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餐后血糖即增至最高。也就是说,在胰岛素开始起效不久,尚未达到作用高峰时,因进餐而形成的血糖高峰就已经出现了。此时,胰岛素无法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再则,胰岛素注射后的2~4小时,病人多已饥肠辘辘,此时却正是短效胰岛素起效的高峰时间,这极易导致病人出现低血糖现象。 那么,有没有一种胰岛素,可解决短效胰岛素的“缺陷”呢?有,它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又称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它是将短效胰岛素的某些侧链结构作微小改动后而形成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不容易形成六聚体,注射至体内后,直接以单体状态呈现,很快就能进入毛细血管,并进入循环。因此,这种胰岛素注射后5~15分钟就可起效,可在餐前即刻注射。注射后,也无须等待一段时间再进餐。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30分钟至1个半小时内,可达到作用高峰。这样,胰岛素的作用高峰和进餐后血糖升高的高峰达到同步。而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最大作用时间为1~3小时。当病人进入空腹状态时,胰岛素的作用也已基本接近尾声。因此,选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发生空腹低血糖的机会更少。 胰岛素界又有了新成员——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它们如同胰岛素中的配方奶粉,每天注射2次,就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预混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的短效胰岛素和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其中,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在体内缓慢释放,起相当于基础胰岛素的作用;未与鱼精蛋白结合的游离短效胰岛素,作用类似于单纯的短效胰岛素,可控制餐后血糖。与预混胰岛素相似,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也能起到控制餐后血糖、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双重作用。不同的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将预混胰岛素中所含的短效胰岛素,“升级”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因此,其起效更快,餐前注射,即可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